技术问题是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铝业网 2015-07-15

数控机床

815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我国数控机床产品品种相对较少,开发和交货周期较长,由于没有按市场需求进行开发,批量不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市场占有率较低;质量不稳定(可靠性是突出的质量症结),性能水平与国外相对有一定差距,竞争力不强;软件开发投入不足,开发的数控系统缺少共同的软件规范和支撑平台,尚未实现系列化、商品化,没有产业规模。

  缺乏发展数控产业的政策和技术配套体系40多年来,我国政府对数控机床的发展给予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支持,在政策上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支持措施,对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政策的配套及相互制约方面力度不够,在引进外资和扩大开放的同时,对国产数控机床的必要保护显得过于单薄。

  例如,进口产品可以免除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而国内产品却很少能享受这种待遇。同时,数控机床的发展需要较高的零部件专业化技术配套体系来支承,而我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尚不能满足这种体系的建立,国家对这种配套体系的建立没有大举措出台,也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因而未能对数控产业的发展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

  缺乏技术创新、产品更新和产业调整的内在动力1994年,机床工具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达到176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机床总产量创记录地达到26万台。普通机床、一般量刃具等的比例高达93%以上,但数控机床、专用机床及各种自动线所占比例却很小。在当时过热的经济增长刺激下,各类产品均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在普通机床销售势头良好的形势下,机床工具行业被市场假像所迷惑,大部分企业顾及眼前利益,没有及时依靠壮大起来

  的财力进行调整,而是一味加大普通机床产量,放弃了已开始进行的产业调整、产品调整、组织结构调整,放松了技术创新,看不到产业的发展趋势,从而错过了调整的最佳时机,丧失了更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基础和产品基础。

  面临国外强手竞争的巨大压力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市场对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竞相争夺的目标。面对强手如林的

  国际竞争对手,国内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无论是性能、质量,还是价格都难以与发达国家产品相抗衡,面临着进口冲击的强大压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铝业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