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服务机器人赛场竞风流

合肥日报 2015-07-21

机器人人工智能

1006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中科大 “可佳”在比赛中

  观众在参观老人

  “Who is the first American to fly in space?”

  “Alan Shepard.”

  “What are the prelimary colours?”

  “Red、Rreen and Blue.”

  ……

  在昨天的RoboCup世界杯比赛现场,服务机器人小组传来阵阵英语口语的交流声,对白的主角是一人和一机器。

  “人机对话”,这仅仅是基础。在通用测试环节,裁判还将发出相关动作指令,考察机器人的“动手能力”。

  

  一位头发花白的裁判员手持题本站在机器人面前,抽出一道道试题“考”它们,这些机器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来作出回答。

  “今天上午比赛的主要内容就是语音测试,由裁判与机器人一对一测试,主要就是‘人机对话’。”中科大服务机器人家庭组组长卢栋才向记者表示。

  据介绍,语音测试体现的是机器人的语音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由说话者说出控制命令,机器人进行理解,并执行相应动作的实现技术,这也是试图使机器能“听懂”人类语音技术的基础。

  “裁判员有一个题本,里面有50道试题,他随意从中抽取10个问题向机器人提问,机器人必须说出相应的答案。”卢栋才说,昨天上午,中科大机器人“可佳”参加了语音测试,表现还不错,10道问题全部识别出来了,还做出了回答。

  

  清华大学机器人Tinker第一次参加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机器人世界杯赛的专业级别,算是对Tinker及其团队的一次最好的检验。

  “语音测试采用的都是英文,在嘈杂的空间环境下答题,这对机器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环境噪音比较大,机器人识别就会出现问题,这次Tinker机器人表现很不错。”清华大学Tinker机器人小组成员郭嘉丞告诉记者。

  记者在比赛现场发现,尽管语音测试全部采用英语交流,但题本也设置了一些与中国相关的问题,如“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当然,并非裁判提问的所有问题机器人都能作答。如果不能识别提出的问题,有的机器人会沉默不语,有的会说对不起。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扣分,裁判就会选择下一道题进行提问。

  

  与上午的语音测试不同,下午的通用服务机器人测试要更为复杂一些。“这种测试主要考察机器人提供的通用服务,它不仅要求机器人理解和识别人类的语言,还要执行相应的工作任务。”卢栋才说。

  “比方说去取一瓶矿泉水,对于人类来说很简单,直接拿过来就行了,但对机器人就不一样了,必须经过很多步骤。”卢栋才说,首先,机器人必须准确领悟人类发出的指令,随后根据指令作出具体行动,还要进行导航,判断出矿泉水的位置、距离,只有等这些步骤全部测算完毕,机器人才能完成这一指令。

  通用服务机器人测试是服务机器人走进家庭服务的首要条件。只有服务机器人顺利完成某一动作指令,才有可能帮助人类从事一些相关工作。当然,对于部分机器人来说,这一任务完成的难度很大。记者在现场发现,一些机器人在抓取物品时,走到半路就停顿了,不再向前行走,只能等着参赛选手去重新调试、完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合肥日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