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根源 实业是基石

泉州网 2015-08-04

泉州中国制造

2292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从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到传统制造产业的,泉州目前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局面,这也是泉州能成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地方试点的一大因素。与此同时,泉州还拥有众多传统制造产业,产业业态完整多样化;在于泉州民营企业为数众多,发展积极性高;以及政府企业合力,引进众多科研机构、高校,提供的智力支撑。

  

  当前,泉州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材、机械装备、水暖等九大产业集群,并培植出规模不一、种类繁多的民营企业及其业态。作为制造业大市的泉州,去年制造业总产值达1.2万亿元,可以说,泉州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

  厦门大学信息科技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暾东就向记者解析说,试点泉州,可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可参考的示范城市。他着重指出:“不是因为泉州工业数控和装备制造是全国一流的,而是因为泉州具有一定代表性。泉州的传统制造业规模很大,而且民营性质的企业占到了94%,整个传统制造业目前又处于特别艰难的状态,那么如何实现以机器代人为核心的生产模式的转变?如何通过制造业带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些问题,同样也是中国制造面临的主要问题。”这点得到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执行会长、群峰智能机械股份公司董事长徐金山的认同,他表示:“‘中国制造2025’唯一地方试点为什么选泉州?因为泉州民营企业多,虽然行业发展周期短,但已经形成众多产业集群,并在全国有不小的名气。”

  王文礼也指出,当前泉州推进“泉州制造2025”,其基础是实业,而这正是泉州的优势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打造出纺织服装、石油化工、鞋业、机械装备、建筑建材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和食品等一批百亿产业集群,这是泉州推进进程的扎实基础。

 

  近几年,泉州极为注重产学研的合作,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所、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所、中国航天二院智慧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国防科大高精度数控制造研发平台等科研机构、平台,帮助企业与其对接,解决产品研发、升级等方面的需求。目前,已有近500位数控和智能制造领域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一大批创新团队常驻泉州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工作。

  “微柏机器人研究院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希望借助该平台,更好地开展机器人的相关研究。”厦门大学信息科技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暾东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微柏还与厦门大学签署了一项300万元的课题,整合厦门大学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两股力量,提供技术支撑。

  为与国际水平接轨,基地还从加拿大聘请了这一领域的资深导师卡尔加里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进行学术交流。“国内有厦大的本土支持,国际有资深专家合作,两方面的人才梯队可以为微柏提供人才支持,的发展说到底是人才的比拼。”刘暾东教授告诉记者,泉州本地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有限,通过和高校合作,能够为泉州陆续输送一批批优秀人才。

  今年4月份,在泉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组织下,群峰机械有限公司与德国Defortec设计机构以及泉州迪特工业设计中心签订工业设计项目对接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将工业设计的概念引入到产品之中。记者从群峰机械有限公司了解到,下月初德国Defortec设计机构将进驻企业,与企业对接项目的工业设计。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生存与发展可谓是其第一诉求。因此,对于有望推动企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企业往往会报以极大的热情去积极尝试。

  “泉州是民营企业的聚集地,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为积极的。民营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大力投入,要拼命做事情,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执行会长、群峰智能机械股份公司董事长徐金山说道。王文礼也指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未来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规模化是未来茶企发展的趋势。”

  福建伍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俊明介绍说:“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对我们行业来说是一个方向,因为当前,行业的人工成本非常高。以我们公司为例,从2005年到现在,一线生产工人的工资以每年10%以上的涨幅,如今我们一线工人的平均工资是5000元,但企业的利润哪有可能实现10%的递增?恰恰相反,正呈现2%—3%的递减。基于此,行业接下来肯定会往机械自动化发展,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江秀明也指出:“招工难问题一直以来较为突出,这极大影响企业的生产。尤其是春节前后,泉州许多制造业企业都难以招到工人。”江秀明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晋江民营企业亟须解决一线工人和技能人才“双短缺”问题。“智能自动生产线及工业机器人等替代了大部分的人工劳作,尤其是机器人在生产操作上较为稳定、有效,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节省了人工成本。”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也自发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启明就告诉记者:“海天比较早就同东华大学、台湾纺拓会进行合作,现在又同厦门理工学院、湖南工程学院等进行合作,运用他们的科研、设计能力及前瞻性眼界,结合海天的生产、打样能力来完成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工作。如海天同东华大学合作成立了生物质聚酯纤维联合开发中心,进行生物质纤维的开发;同厦门理工学院合作成立创客俱乐部,运用学校的设计创意资源来设计潮流性POLO衫、T恤等。”王启明表示,与高校合作,能促进技术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双向推介对接,共同推进产业项目发展。

  在今年“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成功签订,进行“化纤数字化智能自动落筒系统的开发”合作研发协议,这条全自动生产线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江秀明表示,产品质量是根本,公司一直注重联合高校研发高新技术。“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有利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王文礼也介绍,八马茶叶目前使用的全球首条乌龙茶全程自动化生产线,是在八马茶叶自主研发的前四代生产线的基础上,通过和多家机械化、智能化科研机构、专业茶高校等合作,结合日本专家、学者的建议研发而来的,可以说是企业自主研发提升,科研院校技术支持,以及日本进口商、专家等指导、建议共同研发形成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泉州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