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时代到来 中国企业管理面临转型

上海商报 2015-08-05

智能制造

1013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智能制造时代来得比我们想象的都快,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企业生产模式的变化,还有整个产业的业态变化,乃至整个社会管理模式的变化。中国有着世界规模最大、门类最多的制造业,不论起源于德国的在中国会如何发展,至少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从非常原始的状态跨越到“智能制造”这个新领域。

  中国工业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初,“三来一补”代工是当时制造经济的主要形态。而就在最近两三年,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东莞的大朗镇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闻名的传统纺织重镇,两年前,这里的纺织企业从半自动化全面进入智能制造时代,从最早半自动的纺织机,到后来自动化的纺织机,到如今的自行管理和控制的纺织机。一家工厂里,1个工人可以同时管48台机器,最原始的生产模式已经发展到“代工”模式。

  两年前,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全面用“机器换人”,杭州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基地,义乌也已经从原来的块状经济、工贸一体的业态转向了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新模式。在新疆,生产变压器的新疆特变,它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连接在一起,全面的使用信息技术,使得这个远在新疆的企业能够直接和西门子、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技,中国的制造业业态已经找到一条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这一次“机器替代人”,主要的决定变量是劳动力和机器人之间成本的平衡,是财务的考虑。我在过去五年里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行业的典型企业,我一边走一边看,有多少条生产线是不能被机器替代的?我可以坦率地说,没有一条生产线是不可以用机器替代的。因为一个再复杂的动作,分解成十个、一百个、乃至一千个,最终都能够变成极其简单的动作。

  这一轮机器对劳动力的替换,意味着技术的发展使得产业转型有了可能性。但在智能制造快速到来的时代,整个社会组织形态乃至管理模式都面临着挑战。从去年到今年,国内外管理学界最热门的理论,就是企业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

  海尔在2012年提出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张瑞敏曾说过,“企业的去中介化就是每一个员工直接面对他的服务对象,去中心化就是在企业里每一个员工的角色是一样的。”实质上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使制造和用户变成零距离。这个观点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企业在智能制造的变化过程中,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的角色定位是一定要变的。

  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要梳理我们对智能制造的基础技术是不是充分掌握,而不是停留在管理层泛泛而谈、企业各自为政、各自尝试的状态。必须集中政府、企业和学界共同探讨,在发展智能制造技术的同时,必须同步跟上企业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法规的研究。看见方向,把握机遇,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我相信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能在这次历史的变革、模式的转换中真正实现由大变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上海商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