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制造 株洲在行动

株洲日报 2015-08-17

株洲

1176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8月12日,株洲市工业“十百千”工程重点企业——中航工业南方公司精密生产车间。一线工人在完成一道工序后,并没有马上放下手中的部件,而是再进行一道扫码工作。数秒后,这个环节将通过入口处的四块系统可视化看板,使企业管理者对生产线上的最新动向一目了然。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现在起,这种在生产过程中嵌入信息化的做法,将越来越普及。

  这样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地在株洲市制造业中出现,它们正汇聚成株洲工业领域的一个新趋势——“互联网+”制造。

  作为制造业大市的株洲,因“互联网+”因子的加入,开始引发一连串的化学反应。

  

  今年6月,株洲制造企业传出连串好消息。

  在首批国家专项智能制造项目中,包括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在内的4个项目顺利入选,这也是湖南省入围的全部项目。不久之后,株洲又有10个项目入选全省制造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

  龙头企业已经或即将启动的这些项目,无一不有个鲜明的特点,即通过“互联网 ”制造,迈向制造高地。

  一些中小企业,也在上演着因“互联网+”而改变的故事。

  8月10日,株洲南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红告诉记者,公司即将投资的新数字工厂已经通过设计评估,预计9月份就能开始施工。“数字化工厂运行后,公司将实现节能降耗、精准控制、提高效率和质量三大目标。”按照规划,新工厂将从设计、焊接、工艺、研发、备料等多个程序嵌入信息接口,届时,一条生产线上,可对30多个阀门产品进行柔性生产。

  来自市经信委的资料显示,在最近对全市十多家重点企业的调研中,几乎所有企业都有明确的“互联网 ”制造项目,他们有的建设数字化工厂,瞄准制造智能化;有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销售数据、消费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有的围绕重点产品,力图实现异地的设计、研发、测试、人力等资源的有效统筹与协同。

  “这昭示着全市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正在到来。”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互联网+”时代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撑杆跳”的机会,这些企业正是看到了这个机遇,“互联网+”制造才会如此火热。

  

  8月11日,在株洲天桥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乐安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即将启动4个“互联网+”制造项目,依托这些项目,企业至少增加1.2亿元的产值。

  但是,要推广“互联网+”制造,企业还是有一些难点必须面对。

  “人才引进、政府引导等方面,步子还须迈大一点。”邓乐安说。

  企业的热望,折射了一个有趣话题,即政府该如何发挥“无形的手”,让“互联网+”看得见、摸得着、推得动?行动已经开始。

  在今年6月份推出的稳增长43条措施中,我市将对购买先进设备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购买设备的发票金额给予一定补贴。这无疑为企业购买智能化设备提供了福音。

  既瞄准当下,更要瞄准未来。记者了解到,当前,“株洲制造2025”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市经信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虽然暂时还处于前期制定阶段,但可以肯定,我市将把重点锁定在开展“互联网+”制造试点示范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我市的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这些领域产业发展基础好,且发展需求强烈,企业信息化程度也更高,因此将成为引领带动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该负责人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株洲日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