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机器人生出500个“孩子” 如何做到的?

中关村在线 2015-08-20

机器人

1032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些机器人正慢慢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而且,在过去几年里,计算机科学家使用进化训练模拟机器人大脑的计算机程序——神经网络,能够提高“后代机器人”的任务完成能力。这项研究可以实际于发展型机器人,使它们进化形成克服障碍的特征,例如在地震废墟中寻找幸存者、探索火星或者在布雷区排除隐患的机器人。

  不过这一现象也不得不引起人类的思考,如果机器人懂得了自然规律中的优胜劣汰,学会了自我繁殖。如果哪天机器人能不停的复制,人类会被毁灭吗?近日,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诞生了这样一台会“生孩子”的机器人:“母体”是一只机械手臂,“婴儿”则是一个个3D打印的蓝色小立方块,每个方块内都有一个独立的电动马达。

  剑桥大学研发的“可自我复制”的机器手臂

  这台机器人是怎么繁殖后代的呢?首先,母体机器人会自己抓取立方块,搭建出可以移动的小机器人;然后,母体会对自己的“孩子”测试,用摄像头记录它们的运行状况,收集到数据后对它们做出评估。评判完成以后,母体机器人据此优化并生产下一部小机器人,也会淘汰上一代。在这样的自我学习中,机械手臂实现了类似自然世界里“优胜劣汰”的进化原则。最后,实验组的研究人员让机器人妈妈“生产”了10代小机器人,共100个,实验重复了5次,也就是说机器人一共生产了500个“孩子”。

  3D打印的蓝色小立方块被称为“孩子”

  自我复制机器的想法可以追溯到瑞典皇后对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尔的评论,但到19世纪,塞缪尔·巴特勒对自我复制机器进行了更加认真的研究。巴特勒在他的小说《乌有乡(Erewhon)》中,描写了一个能模仿庄稼生物学过程的机器。

  到了20世界40年代,机器人自我繁衍已经不再稀奇,现代计算机创始人之一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就提出了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概念。他曾经在着作中描述了机器人自我繁衍的条件,即任何能够自我繁殖的系统,都应该同时具有两个基本功能:第一,它必须能够构建某一个元素,并且用这些元素组装和自己一样的下一代;第二,它必须能够把对自身的描述传递给下一代。

  机器人工厂

  后人照此思路,提出了一个名叫Auxons的项目,并准备给这个机器人安装高温熔炉,让它在沙漠里获取原料和能量。不过这个项目最终连概念图都没有实现。

  按照冯·诺伊曼的理论,剑桥大学这台机器人所做的事情根本不叫“自我繁衍”,它并没有主动生产原材料,也没有把自己的描述传递给下一代。这些小机器人不会长大,“迭代”也就无法实现。不过人类真的没有造出可繁衍的机器人吗?遵照冯·诺依曼的思路的产品倒还真有,比如电脑病毒。

  如果哪天机器人能不停的复制,人类会被毁灭吗?剑桥大学的Fumiya博士表示,任何新科技都是一把双刃剑,好坏皆有,也许50年后(自我复制的机器人)会很危险,但在那之前,人类会想到解决办法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关村在线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