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变“制造”为“智造” 打造传统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福建日报 2015-09-06

集美传统制造业集美家居

2080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在厦门新鸿洲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高度自动化的VCM生产车间,140台机器正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运行,几乎见不到工人。

  在机器换工政策支持下,这家企业的VCM14条生产线全部自动化。管理人员说,自从去年实现全自动化后,工人无须再依靠肉眼去检测以毫米来衡量大小的产品,一条生产线只需两名工人。高峰期需要2000多员工来完成的工作量现在800名员工就能完成。仅检测产品合格率一项,以前需要350多员工,现在只需100多人。

  经过几十年发展积累,厦门市集美区逐渐形成机械制造、电子、纺织、服装、水暖卫浴等制造产业。在“”新形势下,集美区立足区域产业特色,不断提升制造业自动化装备水平,鼓励机器换工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之一。

  

  在集美,机器换工作为实现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越来越为企业所用。

  厦门新鸿洲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花5年时间实现产品生产的全自动化,VCM自动化水平已达到世界前三水平,日本一些企业也慕名前来学习自动化升级经验。公司生产的VCM手机自动化对焦音圈马达供应国外手机生产厂家,还将与国内几家品牌手机签订合作伙伴关系。

  “转型升级,观念改变是第一步。”厦门海莱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良文说,自2013年起,公司累计投入9100多万元用于机器换工。经台湾生产力中心顾问的指导,海莱建起一条LED全自动生产示范线,自动化普及率达70%,产品合格率从原来的86%上升至99%。

  为引导企业提升自动化水平,集美区今年5月出台机器换工补助政策,对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机器换工专项补助的企业,采购整机或成套设备的,区政府按10%给予配套补助,且补助资金上不封顶。

  

  对工业家底丰厚的集美区而言,转型升级的重心不是鼓励制造企业去跨行业转产,而是着眼于把优势产品做精做细,把现有优势产业做深做透,在全球范围竞争下构建新优势。

  2012年起,集美区经过横向比对,决定通过积极向外“借智”,引进台湾生产力中心,在制造业中导入精益生产理念,探索工业转型升级的“集美模式”。3年来,辖区企业坚持向台湾“医生”问诊,打造适合企业的成长机制。

  “请进来,走出去”,集美区将这两种模式同步推进:不仅请来老师办各种培训班,还到台湾实地参观标杆企业。

  从质疑到被动接受辅导,再到积极争取名额,辖区企业负责人渐渐认识到,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强力手段。截至目前,接受台湾生产力中心辅导的企业已从首期4家提升到14家,其中有两家企业续签;辅导的产业也从制造业扩大到了餐饮服务业。

  今年,集美区又推出内部顾问师培训计划,将企业经营者、高管以及生产者等纳入培训对象,分别推出领袖班、高阶班以及生产实战班,目前参训人员近200人次。

  展示货架行业属于传统加工制造业,自动化普及难度大,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经历的阵痛感尤为明显。

  境外产品价格比我们的高出10%,依然门庭若市。物美价廉的大陆产品为何销路不畅?在台湾生产力中心专家的指导下,谊瑞货架总经理潘水华意识到: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如果还像过去那样,依靠大批量、作坊式生产制造出同质化产品,企业生存前景堪忧。

  

  水暖卫浴是集美特色产业,辖内企业约200家,年产值近百亿元。7月28日,在集美区撮合下,厦门路达工业有限公司牵手领军企业公司,与厦门思尔特公司合作,共建机器人及数控技术研发平台。

  这一平台的搭建,是集美迈向“智造”、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又一里程碑。

  “要准确把握集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阶段性特征,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率先破题。”集美区委书记李辉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该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力促企业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机械、卫浴、纺织等行业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推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广泛运用,加快机器换工步伐;

  推广绿色数字化工厂规划,加快构建“4+X”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三产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和服务业总收入均接近14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达72%以上,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制定了“建霖2025”行动计划: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引进工业4.0概念打造绿色、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设立创客园区,吸引设计人才入驻,为辖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平台;引进美的、海尔等战略客户,从外销转向部分内销;积极参与电商业务、搭建众筹平台,实现个性化精准定位。

  目前,西门子为建霖工业打造的未来工厂方案已完成设计,预计2019年将在厦门机电工业集中区投用,届时建霖的智能健康家居产品将实现生产全自动化,预计总产值100亿元,将建成集美区两化融合、精益生产的示范基地。

  面对转型发展新常态,集美区提出将以“智能制造、品牌培育、质量提升”为核心,加快工业制造模式向服务化、智能化转变。不久前,《集美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出台,将从政策层面推动“智能”制造迈上新高度。

  

  失去政策红利、人口红利优势的集美制造业,到了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如何打造竞争新优势,成为摆在企业、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这是当地创新不辍,变“集美制造”为“集美智造”,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欣喜地看到,集美立足区域产业特色,把准发展路径方向,下大力气在智能制造上做文章,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通过向台湾生产力中心借智,引入精益生产理念,优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发展后劲。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福建日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