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创强和转型升级:“四换三名”新潮涌

浙江日报 2015-09-14

电子商务

2940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钱江秋潮又起时,一场以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三名”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四换三名”大潮也在浙江大地蓄积勃发……

  作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抓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合拳”、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的关键举措,“四换三名”,让浙江企业释放出蓬勃活力,为浙江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

  作为“中国制造”的一个闪亮窗口,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系列方针和决策部署,打出一整套“四换三名”组合拳,着力推进工业创强和转型升级。

  ——腾笼换鸟:注重“腾换”并举,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业,积极淘汰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机器换人:加快技术改造,转变制造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用技术更加先进、自动化程度更好的工艺设备来替换现有的相对落后的工艺设备,用先进装备替代低端劳动力,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空间换地:注重高效利用资源,提高产出效益。以“资源占用产出论英雄”为导向,创新资源要素利用方式,推动资源要素配置优化,不断提高单位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产出率。

  ——电商换市:注重创新商业模式,大力开拓市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利用互联网拓展新市场、新空间、新领域,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助推市场主体跨界经营、跨界竞争、跨界发展,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份额。

  ——“三名”培育:注重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竞争能力。加快培育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打造行业龙头,形成以大企业为主体、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组织架构,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省委、省政府把“四换三名”纳入对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按季度对各市、县(市、区)“四换三名”工作进行专项分析制度,形成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统筹抓,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格局。

  省政府还专门出台系列文件,统筹产业、金融、财税、土地、能源、环保等政策,形成政策支持的合力,并设立200亿元的产业基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力争通过三年将基金规模扩大到1000亿元以上。近三年省级财政共安排近20亿元资金支持“四换三名”工作,每年安排3000亩土地指标奖励机器换人和工业投资先进单位。

  与此同时,我省着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国家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等工作,通过多层次“四换三名”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整体工作。

  我省还积极完善三大机制,为“四换三名”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在全国率先制定淘汰落后产能规划,合理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指导目录,强化产业引导;

  完善市场倒逼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以“资源占用产出论英雄”为导向,对企业实行ABCD分类综合评价,配套实施资源要素配置差别化价格政策;

  完善依法治理机制,抓好《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制(修)订一批强制性地方标准,加强用能、环保、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专项执法,积极开展部门联合执法,依法整治和淘汰低端落后以及存在问题的企业(作坊)。

  

  “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随着“四换三名”全面推进,我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步伐越走越稳——

  一批“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纷纷飞临浙江。“十二五”以来,全省共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1万家,淘汰和整治各类“低小散”企业(作坊)近10万家。全省GDP保持年均8.2%的中高速平稳增长,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从2010年的4.9∶51.1∶44.0调整为2014年的4.4∶47.7∶47.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10年的23%上升到2014年的34.1%。今年上半年,全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2234、2227、15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7.2%和6.9%。

  工业经济从“人口红利”为主导逐步转向“机器红利”为主导。目前我省使用的总量约占全国的15%,居各省市区第1位。2014年浙江“两化”融合指数位列全国第三。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术改造投资2751亿元,同比增长13.7%;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70.8%;规模以上工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7.9%,同比减少了51万简单劳动为主的操作工人。

  “资源占用产出论英雄”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风向标,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2014年,全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52万亩,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8.63万亩,完成旧厂区改造4000万平方米,腾出用能空间267万吨标准煤。今年上半年,全省盘活存量用地3.44万亩,新建(改扩建)标准厂房面积350万平方米,腾出用能72万吨标准煤,规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6%,规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废水排放量同比下降5%以上。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有形市场大省”转向“无形市场大省”。2014年,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5500亿元,同比增长44%,省内居民网上消费增长43.5%;制造业电子商务销售率、采购率分别为17.9%和20.8%,同比提高1.0个和4.6个百分点。全年新增7538家实体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新增天猫店1.4万个,多项数据位列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3002亿元,同比增长51.4%;省内居民网络消费1696亿元,同比增长45.1%。

  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在我省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示范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014年,全省制造业百强中,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企业有5家、超500亿元的有8家、超百亿的有66家,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4家、3家和28家。全省现有地理标志商标179件,驰名商标498件,中华老字号91个,马德里体系商标国际注册量4451件,境外注册总量6.6万件,各项数据位列全国前列。全省首批38家省级“三名”培育试点企业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91.7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润、税金总额分别为281.8亿元、20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9.1%。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站在新的起点上,我省“四换三名”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

  “腾笼换鸟”酝酿新突破:抓好“腾笼换鸟”各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力度,建设一批创新要素集聚、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特色小镇,大力培育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时尚、高端制造等七大万亿级产业,加大力度发展七大万亿级产业中的相关制造业,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抓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机器换人”吹响新号角:省、市、县三级联动组织召开“机器换人”现场推广会,抓紧启动开展第二批区域性行业“机器换人”综合试点示范,完善省级“机器换人”专家指导服务制度,深化“零土地”技改审批改革,研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举办机器人博览会,强化“机器换人”技术装备支撑;

  “空间换地”拉开新大幕:研究制定《浙江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办法》,推进嘉兴市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平湖、海宁土地市场诚信体系试点,建立完善能源“双控”长效机制,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量化管理,推进工业领域治水,抓好工业水污染重点行业整治等“五个一批”重点任务;

  “电商换市”蓄积新动力:推进电子商务拓市场工程和电商兴农工程,完善城乡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推进专业市场和工业企业电商化工程,健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三名”工程铺展新画卷:完善“三名”试点省、市、县分级培育机制,制订《浙江省“三名”培育试点企业动态管理办法》,加大企业家领衔的管理与技术团队培训力度,推进浙江制造标准提升工程、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工程……

  钱江大潮,奔腾不息。

  “四换三名”,方兴未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浙江日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