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入侵金融业,他们的预测会更准吗?

搜狐 2015-09-22

机器人金融业

1108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8月CPI涨2%,创12月新高》的新闻在各大社交客户端引起疯转。据悉,这是由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Dreamwriter生成的稿件。

  无独有偶,日前,支付宝宣布推出智能客服,主要在余额宝、招财宝等几项业务上,未来覆盖所有的客服领域,最终成为金融顾问。

  不久前,9月8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在现场展示了一款名为“度秘”机器人助理。

  以腾讯、百度、阿里为首的机器人团队俨然从另一世界整装待发,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离科幻大片貌似又近了一步。

 

  显然,“机器人”最新目标是“进攻”金融业。

  日前,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BlackRock)将收购理财初创公司“未来顾问”(FutureAdvisor),为公司机器人理财顾问业务做准备。

  贝莱德做这项投资是有其必然的。据报道,过去三年里,风险投资者向面向消费者的金融技术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而机器人顾问吸引了其中大量的份额。据报道,贝莱德此次收购价格预计在1.5亿至2亿美元之间。

  花旗集团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机器人顾问所掌握的资产就已经从2012年的几乎为零增加到了2014年底的140亿美元,而且这种服务的受欢迎度正在日益上升。报告预测称,在未来十年时间里,机器人顾问管理下的资产将会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势头,总额将达到5万亿美元。

  在线理财公司Wealthfront CEO指出,在未来五到十年里,几乎每一位投资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利用到机器人投顾服务。他甚至预计,当千禧一族足够强大时,未来或将诞生一家掌管上万亿美元的机器人投顾公司。

  不过,与面向亨利族不一样,贝莱德希望借助FutureAdvisor的技术帮助银行和经纪公司为富裕人群提供更加顺利的体验。

  可以预见,这个拥有大数据和丝毫无情绪化的机器人投顾已经走到风口上。

 

  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基本法的《指导意见》落地,从监管层表态来看,传统金融与互联网融合的节奏或将加快。事实上,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券商、银行、保险等理财服务正涌现更多创新。

  “2015年,机器人投顾将在今年迎来市场元年”。深圳一家机器人投顾公司负责人庄敬伟表示。这家公司率先推出了基于量化、云计算的机器人投顾“胜算在握”,仅需要一分钟,它就能根据分析和预判将投资建议送达用户,并已应用到A股市场,这也成为国内首个机器人投顾“员工”。

  “这个机器人投顾是基于风险概率评估体系研发的虚拟机器人。目前胜算在握提供包括懒人炒股、解套专家、个股测评、仓位优化、自建组合、跟随组合等适合A股的应用场景,未来还将应用到其他理财服务和产品。”

  庄敬伟看来,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推动下,与行业相关的客户服务、数据提供、投资资讯等产业链条将迎来人工智能的新机会。

  相对于虚拟机器人,传统银行则从实体机器人方面做出探索。今年5月,小i机器人与和交通银行联合发布了第一台银行业实体“交行小e”,并已在深圳投入使用。目前这款机器人已经在交行25个省市分支行上岗。

  理财仅仅是开始,有调查显示,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了“蠢蠢欲动”,在机器人投顾上发力。这一切,还只是庞大冰山的一角。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搜狐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