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人口”数量暴涨

北京周报网 2015-09-24

机器人万科王石工业机器人

5036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中国在世界版图上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近期的一系列动态也不难看出中国科学家与企业家对机器人日增的热情。连房地产大鳄也开始谋划研究和生产它们了。全球领先、中国第一梯队的专业住宅开发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8月28至30日于重庆召开的“2015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期间,其董事会主席王石便在嘉宾演讲中披露,“万科”将与世界著名机器人研究中心合作研发机器人,以适应中国国情和着眼于未来。

  “30%的万科物业管理员将由机器人来取代。”王石还透露,目前万科旗下的一些“第五食堂”中已有几个是机器人在负责烹饪。

  他所提到的“第五食堂”是指除了居家、单位、学校、街市酒楼饭馆以外为社区居民开设的第5个就餐空间,万科把这作为新建住宅区的标准配套服务设施,由其物业自己运营管理和组建厨师队伍。

  今年1月,万科与“长城汇”联合推出广东第一家机器人主题咖啡厅“RobotX Café”。它位于广州市东北部的“万科云城”这一科技创业社区,其负责人刘飞表示,万科并不想将这家咖啡厅打造得像“星巴克”、Costa那样,而是更希望它能够依附于“科技创业社区”,进而凸显自身的机器人概念,“我们更期待以后人们一想到广州的机器人产业就会联想到这里。”

  在7月份由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与上海市浙江商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上,王石便称“未来万科40%的员工将会由机器人替代”。其理由缘于万科相关的建造领域以及物业服务领域均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老龄化社会是明确的趋势,还有年轻人从事传统行业的意愿减弱等因素使然,更有对如何踩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节奏的考量。

  从王石的这次演讲里可以看出,万科不仅希望充当机器人产业平台,也期望能将其投入实际。万科高层也对媒体表示,他们关注和研究的机器人主要是针对物业服务方面的。“我们会首先针对应用需求进行分析,拆解出其中重复性高、强度大的部分,后续对比不同的技术路线,筛选成本适配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该项工作。”

  2017年,万科机器人管理的酒店将在深圳开张……

  在业界,万科素以引领行业富于前瞻性而著称,因此它借机器人谋求“转身”颇引人注目。而其实,在投入机器人使用方面,万科并非“一己之见”,至少与不少企业达成共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蔡荣华在7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证实,现在中国确实有一点“机器人热”,许多地方都看好机器人发展的前景,均希望把机器人作为一个发展的重点。“对于地方和企业的这种积极性、主动性都是好的,我们要加以保护和引导。也就是说,把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我们的政策导向要好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可以调动各方面力量,把我们产业所需要做的事做好。”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也进展迅速。在专家眼里,这显然与两个重要原因密不可分,“一是国家的高度关注与政策支持,二是金融界的重视与大企业的不断进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刘进长研究员同时认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探索研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围绕市场需求,突破核心技术;下一步则组织制定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2016—2020),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发展,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和重要环节,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去年6月9日新一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重点谈到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而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并明确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15年前,广东省佛山市的第一台机器人正式“上岗”,它也是中国国内第一个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的机器人,职责是在陶瓷卫浴行业喷釉。而不到15年,机器人应用在中国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精密制造领域一直发展迅速,如今在纺织、石化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也迅速扩大。“通过拓展下游应用服务,开拓传统市场接纳新兴生产方式,家电、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也日益成为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直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咨询企业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树翀说。

  今年2月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14年世界机器人统计数据报告指出,由于在汽车和电子制造行业中大力推行自动化升级,中国到2017年中国生产厂房中运作的机器人规模将高居全球第一,数量超过其它任何国家。据了解,全球机器人贸易总额目前已超过95亿美元,如果算上相关软件、外围设备和系统工程则已达到290亿美元以上,中国则已成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与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使用大国。

  有专家评价说,机器人产业在中国不是投资拉动的,而是真正的需求。中国制造商进展迅速,已经获得了25%的全球机器人市场份额,虽然目前日本制造商仍然占据市场的最大份额(约为60%),其安川 (Yaskawa)、()和瑞士、德国()等“世界四大机器人制造商”,已经在中国设有工厂,预计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入他们在中国的淘金行列。去年,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猛增54%,达到5.6万个,而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12050台,同比增长26.2%;智能语音交互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人民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产业规模达100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设施齐全的研发机构和优秀的人工智能研发队伍,研发产出数量和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更多企业也正积极布局,如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的“百度大脑计划”、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的智能聊天机器人等。

  此前,诸多大型企业早已对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注目良久,并有一定规模的实际应用。中国家电行业领先者美的集团自2011年便开始引进机器人,以实现生产制造环节的自动化改造,主要使用在搬运压缩机、空调包装、性能检测等工艺环节,并意欲加速智能物流的发展。据报道,截至2014年底,美的集团的机器人总数已达到800个,同时将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

  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近年来也在不断投入机器人的使用与开发。早在2006年,其母公司(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就提出发展机器人的规划并于2007年专门成立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近日,富士康提出,到2020年,其在中国的工厂要实现30%的生产自动化,继续引进机器人并准备向中国大陆地区的其他制造商出售Foxbot。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3项任务,即整机系列化产品的开发应用以及数字化生产方式的改造、关键零部件研制和应用示范、建立第三方检验检测能力。”身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副司长的蔡荣华表示,第一项任务实际上包括了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系列化产品的开发,因为现在机器人还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劳动,它要做一些复杂的劳动难度还很大,有一些复杂的工作我们要把它分解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劳动,这就需要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来承担;二是工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怎么能够用机器人来替代生产线上的人工?有一个生产线改造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要做好应用示范。这项工作主要还是靠机器人生产商来提供改造方案,因为从用户的角度,让他自己去改肯定很难。”三是数字化改造,这项工作是指生产机器人的工作,“因为机器人是要替代人工的劳动,所以对它的质量,可靠性、稳定性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比一般的工业品要求都高得多。怎么能保证你生产出来的机器人质量比较好、可靠性比较高?在生产机器人的过程中有一些环节就要拿机器人去生产,就不要人工了,所以对现在机器人生产车间有一个数字化改造的工作,”

  至于“第二项任务”,他解释说,在机器人产品里面有几项比较关键的零部件,那是必须要掌握的。“比如说精密的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以及伺服电机等等。在这块我们确实还是短板,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攻下来。”

  机器人是新兴产业,现在机器人产品好坏的检测主要是生产方,也就是制造方来检验检测,“这样是不太合适的,按理说一种产品必须要有第三方的检验检测,所以这个能力建设我们也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放到工程包里。这项工作一个是要建立国家级的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还要建立检测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等。”另外,他指出,通过检测能力的建设,要实施机器人的产品认证制度,还要成立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还要制定一批国家标准,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这方面的工作是比较重的。“在我们的工程包里主要提到了这3项重点任务,我们就是想把地方的企业积极性都引导到当前确实需要抓的3项工作中来。

  “中国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还将从4个方面展开支持。”蔡副司长说,除了帮助行业扩大市场消费的角度、加大金融领域对新兴领域的支持、引进国外一些技术人才外,甚至考虑用产业基金的方式来直接支持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今年年初,中国机器人的检测与评定中心在已经启动,这个中心总部放在上海,在广州、沈阳、重庆设3个分中心,基本上就覆盖了中国机器人主要的生产区域和使用区域,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确实是有好处的,作用是很大的。蔡副司长表示,“这项工作也不是我们发改委单独一家来做,我们会同了工信部、国家标准委、国家认监委等部门共同来做,目前进展是比较顺利的,而且也是很快的。”

  

  中国南方的珠江三角洲是全国劳动力输入最多的地区之一,可目前由于人工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正首当其冲开始大面积“机器换人”,其各城市的工业机器人扶持政策纷纷出炉。今年广东省已宣布,在2015至2017年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并挑选龙头企业进行“智能工厂培育建设试点”,准备3年内投入9430亿元人民币用于工业技术改造。

  如今,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与上世纪70、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每年新增1000多万劳动力不同,未来在总人口不变的前提下,中国每年减少300万至500万劳动力将成为中长期趋势。因此一些规模较大、劳动力需求较多的产业用机器人替代人成为必然趋势。万科、美的在机器人领域的动作频频,同样也缘于近年来招工难、用工贵的考虑。

  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东部沿海省份近年来率先开启了“机器换人”工程,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其省会城市杭州鼓励企业通过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来代替繁重的手工操作。2013和2014年,她已认定了全市“机器换人”示范应用企业76家,项目总投资超过818亿元,主要分布在通用设备制造业、机械电气和器材制造、食品加工包装、服装、纺织等行业。

  “机器换人现象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制造业发达的省份已经比较突出,通过这几年的机器人热以及地方政府的首台套补贴等产业政策的推动,正在形成制造业领域的‘常态化’。”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所长施进浩说,不仅仅是大企业,中小企业采用机器人的生产线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个现象无疑会持续下去。

  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必然伴随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但这并不是大面积“机器换人”的唯一原因,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认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确保产品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从而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这也是其非常重要的原因。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张凌燕分析说,在制造业,机器人大规模替代传统劳动力,还在于高端精密智能化制造方式的内在要求,同时还背负着将人类从危险、繁重脏累、枯燥简单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使命。

  据《经济日报》报道,在产业升级的大潮中,机器人应用正在一些新兴的中低端市场迅速扩大,如工程机械领域,甚至一些过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石化、粮食、建材、化肥、饲料等领域市场需求也迅速发展起来。而在传统的汽车行业,出于提升效率、稳定质量和减轻劳动强度等需要,机器人已经代替人工,成为各个生产车间的标配。

  当前,虽然中国的机器人总量已很庞大,但“密度”并不高。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报告表明,全球机器人产出5大需求国中,中国现排最末,每万名工人中仅有30个机器人,而目前世界平均机器人密集度为每万名工人中有62个机器人。相比之下,韩国有着全球最高的机器人密度,每1万名制造工人配备437个工业用机器人,是中国的15倍。

  而“机器换人”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共识。浙江省一项关于“机器换人”需求的调研报告显示,在调研的167家企业中有102家企业具有强烈的机器换人愿望,占比64.2%;31家企业机器换人愿望一般,占比19.5%;23家企业正在做机器换人准备,占比14.5%;1家企业在观望,2家企业在等政策,无企业犹豫。杭州的一份调查则表明,“机器换人”后,61.5%的企业至少减少10%的一线员工,其中16.3%的企业减少30%以上一线员工,“机器换人”不仅降低了用工及生产经营成本,优化了本地就业结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还提升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能源消耗,减少了生产事故等。因此诸多企业将“机器换人”列入企业发展计划中。以服装企业为例,调查发现,82%的服装企业有“机器换人”需求,44.1%的企业将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兴起是正相关关系。”左世全所长说,保守预测,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增需求数量和更新数量合计为49.43万个,有望带动3000亿元的零部件市场。

  当然,“机器换人”战略的实施,在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效应的同时,也给技术技能领域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对就业的吸纳、不断有报道表明,“机器换人”在为企业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无就业增长”等问题。而很多专家认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矛盾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北京周报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