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备制造 瞄准“高精尖”重塑智造版图

南方日报 2015-09-30

广东中山

4737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传统灯具外观设计耗材大、生产工艺繁复,但整个产业又极为发达,市场需求较大。若引入3D打印技术,灯具模具制造的生产成本将降到之前的1/2。

  上述旨在颠覆灯具外观设计产业的变革,如今正由汉唐快速制造研究院稳步推进。跟其他产学研机构不一样的是,该研究院是对整个3D打印产业链进行整合的研发及团队——不仅仅包括前端的科研团队,也包括了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运用的企业。

  在中山,包括上述机构在内的“高、精、尖”装备制造企业,正在迅速成长:明阳风电集团,发展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产值超百亿的“工作母机”企业;小榄镇立体光电研发的无封装芯片(CSP)贴片设备,将LED光源成本降低30%,将颠覆整个光源生产线的运作……

  “高精尖”背景下,六大产业方向如何导航中山,绘出全新的智造版图?

 

  今年上半年,位于中山南区的奥美森智能装备公司,刚刚完成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蛇形设计方案。在扩展业务过程中,奥美森已经成功研制了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代替人工进行搬运、上下料、焊接、打磨等高精度、高强度、高风险作业的工业机器人,成为研发制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装备的工作母机类企业。

  在中山加速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背景下,包括奥美森在内,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企业投入创新驱动大潮,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标杆。

  成立于2005年的联合光电公司,凭借自主研发,在高端光学变焦镜头、单反相机镜头、手机摄像镜头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位于火炬开发区的中山新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研发和生产国际领先的“激光动态无掩膜光刻设备”,由于掌握着国际无掩膜光刻技术的源头和众多光刻设备的关键技术,也发展成为世界上“新一代无掩膜光刻技术”的领航者,以新一代高性能无掩膜激光直接成像技术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专注“高精尖”,无论是广东对于中山在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期望,还是中山自身立足资源禀赋对自身提出的要求,显然都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版图扩张,而是要在技术内涵上进行转变,即通过对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整体制造业水平的提升。

  就这个维度来看,产业前沿技术的研发、应用,对中山的装备制造产业命题来说显得尤为关键。为此,该市提出了聚焦智能制造装备、卫星应用及物联网装备、风电太阳能光伏和节能环保等新能源装备、光电装备、健康医疗器械、高端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等六大方向,并提出要优先发展工作母机类企业,重点扶持有核心技术、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三有”工业母机,就是对“高精尖”的一个具化表述,也指出了工业母机未来发展的一个扶持、培育倾向。

 

  但做到上述“三有”并不容易。

  奥美森智能装备董事长龙晓斌坦言,国内装备制造业从事“工业母机”生产的企业,发展前景非常大。“目前正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说白了就是装备的更新换代。同样的一个新款的空调,做一个机芯是圆弧形的,那我的工业母机产品也必须不断地研发、适合。”但这背后,需要大量的科研作为支撑。龙晓斌告诉记者,该公司一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以千万元级起跳,而这笔数字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投入。

  在“工业母机”类制造企业领域,尽管中山以120家的总数居珠江西岸第二,并在全省384家骨干企业中以85席占比22.1%;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中山抢占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先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工作母机”类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后续创新驱动力考验。

  “拿最常见的机械手臂来说,中山很多生产这个产品的工业母机类企业,其核心技术都是从外面引进的,企业主要是出配件和组装,技术含量不高。”一位从事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方案服务的负责人说,“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因此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核心技术掌握程度不高,还体现在装备制造企业的总部企业占比方面。目前,中山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729家。其中,2014年产值超亿元装备制造企业217家,占比不到三成;百亿元企业仅2家,50亿-100亿元企业为6家,20亿—5亿元级别的也只有63家。这其中,在国内外上市的企业仅6家,占比0.8%,产值上规模、有长足发展后劲的企业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三有”母机类企业发展质量上,珠江西岸150家“工业母机”类“三有”企业中,有95家正在实施或近期有做大做强的投资计划,中山占了30家;但与佛山相比,该市有126家企业纳入省“工作母机”制造业现有骨干企业,其中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关键技术、有市场前景的企业达到67家,中山仍有相当的差距。

  而在扶持力度上,中山的投入与珠海相比也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年4月召开的珠海市创新驱动发展暨工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上,该市提出创新驱动发展“8个倍增”目标,未来3年拿出300亿元对50%的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改;中山市在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及技术改造领域,市财政明确的投入是2015—2017年三年共安排10.5亿元。

  “希望政府能加大研发投入的扶持,以降低企业高端大型装备的投入成本。同时在应用上,也应该多推广国内好的装备设备,为用国产高端设备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补贴,这对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本身就有很大的帮助。”松德智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景松表示。

  

  核心技术掌握率不高、创新驱动力有待强化、扶持力度与政策亟待增强……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挑战,中山市也启动了装备制造产业载体建设计划,其中翠亨新区和板芙镇、坦洲镇、民众镇等,都在该市规划的资源高度集聚的“智造”版图之内。

  根据规划,翠亨新区将建设成为中山的产业中心、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中心。为此,该区进一步完善了新区总体规划与产业规划,未来将重点推进几个项目:加快建设中瑞(中欧)合作产业园等高端平台,提速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和健康医药等优势产业,迅速掀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端项目引进两个热潮。

  据了解,目前该新区已经成立了中瑞(中欧)产业园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招商公司,并积极与瑞士驻广州领事馆、瑞士广州商会、罗氏制药、深圳和镇江等地中瑞合作园区接洽,赴瑞士等欧洲地区开展专项招商。中兴智慧城市产业园即将开工建设,瑞士纺织机械业的龙头企业—瑞士SSM纺织机械项目正式签约入驻园区,生产自动测试系统和精密电子配件的瑞士TMC项目即将签署投资协议。中国科技开发院、深圳市低碳产业投资商会拟在新区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科技孵化基地和低碳智慧产业园。

  另外,中山也在规划建设中山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依托板芙镇河西片区6000多亩可供开发的连片建设用地,按照市、镇共建的原则,该市正在统筹全市力量推进园区开发建设。与此同时,具有成片土地资源、具备马上开发利用条件的坦洲镇、民众镇等四个镇区的工业园区,也被纳入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镇区,已有一定基础的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家火炬中山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北斗物联网产业基地和国家健康医药产业基地四个基地也在加快推进之中。

  立足于上述举措,中山全新的智造版图已现雏形。

  

 

  在装备制造领域,3D打印已然成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蛋糕。巨大的市场潜力诱惑着前端的技术研发,以材料、设备、技术为细分领域,各式各样的3D打印技术研究各自开花。有媒体报道,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珠三角3D打印占据国内8成市场,成为近期增长最快的工业领域。

  广东汉唐快速制造应用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汉唐快速制造研究院”),就是其中抢滩3D打印的一家机构。跟其他产学研机构不一样的是,该研究院是对整个3D打印产业链进行整合的研发及应用团队——不仅仅包括前端的科研团队,也包括了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运用的企业。

 

  所谓3D打印全产业链的整合,包括对材料研究、技术研发、设备开发、成果应用等环节的整体打包。科泓金属扮演的角色,就是利用成熟的市场应用,对前、中端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据称,这种对3D打印产业链的全面整合机构,目前在国内“尚无先例”。

  这一大胆的念头,汉唐快速制造研究院的三家建设单位酝酿不过月余。在这个过程中,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中介桥梁和基础技术支撑,促成另外两家单位——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广东汉唐量子光电科技公司的合作。

  汉唐量子公司是入驻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当时为装备制造业科技研究中心)的首家公司,一开始主要研发皮秒、飞秒激光打标机。业务上轨道之后,汉唐量子按照不同的业务开拓方向,内部又孵化了三家子公司:汉邦激光公司、量泽激光公司、汉通激光设备公司,以激光技术为中心,研发从皮秒、飞秒打标机到3D金属打印设备的产品,内部形成一个各有方向同时又相互补充的产业延伸短链。

  从2014年开始,3D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研发在中山加速发酵。汉唐量子公司开始考虑加速布局工业层面的3D打印设备研发,恰逢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在寻求新的技术研发团队,在后者的引荐下,同样在全国布局快速制造分中心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很快在中山选定了华南地区的布局点。

  于是,本土的技术诉求和市场前景的捆绑,最终促成这三者的3D打印产业整合大猜想的发酵,汉唐快速制造研究院也由此诞生。

  

  若要描述汉唐快速制造研究院的架构,西安交通大学的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充当的是创新引擎的角色,主要提供前沿的快速制造技术,包括快速原型技术、快速模具技术和超高速切削技术;汉唐量子光电则提供项目运作框架,将原有的金属3D打印业务向前后方产业链延伸;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则提供技术的基础支撑,并通过研究院的桥梁功能将两者嫁接。

  广州科泓金属制品公司董事长傅山泓,就是听到汉唐快速制造研究院在3D领域的整合项目,而慕名前来寻求合作的其中一员。目前,科泓金属涉及的业务范围包括汽车零配件和精密模具都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产品的3D打印产业化实验,让他跃跃欲试。

  “你看这个模型,用传统的模式,要用到上百个工序,非常复杂。”在汉唐快速制造研究院,傅山泓拿着一个汽车轴承部件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但用3D打印技术的话,只有一道工序。”

  傅山泓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考虑在模具制造领域试用3D打印技术,目前,汉唐快速制造研究院针对古镇灯具外观设计高度发达的产业现状,在灯模上已经有了3D打印技术的科研成果,欲改变灯具外观耗材大、生产工艺繁复的弊端。“从综合成本看,用我们的3D打印技术,是现有生产成本的1/2左右。”傅山泓对前景报以极大的信心。

  “像科泓金属这种承接研发应用的公司,现在有很多。我们的产品首先跟中山的产业特色对接,如古镇灯具生产链中的灯模,五金行业的金属制品等等。同时,对接业务也辐射到其他地区和城市,科泓金属就是从广州番禺过来的企业。”汉邦激光科技公司副总经理严铁透露。

  

  群雄角逐,各自发力。对于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中山来说,装备制造业专注“高精尖”的定位显得尤为关键——可以说,这个方向是中山装备制造业唯一的突围路径。

  而在描绘“高精尖”的“智造”版图过程中,有几个维度尤其值得重视: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总部经济意识和政策扶持体系。这三者,分别代表了中山装备制造产业带的科研支撑、规模支撑和政策支撑。

  第一个维度,打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是对重点企业科研诉求与科研资源的整合。中山市智能改造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其中一种形式:依托中山美居产业园,引入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科研部门、金融机构等。这类平台所能实现的功能,是帮助有技术改造需求的企业拿出方案、看清成效、招到人才、贷出资金。一个基于现实诉求而搭建的服务机制显然是高效的,统计显示,目前该平台已为中山市咀香园、香山衡器、美的等30多家企业免费提供了一体化解决方案。

  第二个维度,发展总部经济,是对企业规模和研发、创新能量的整合。最主流的方式,是政府要支持和引导先进装备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总部经济等产业组织创新做大做强。据统计,从2012年至今,中山市认定了明阳风电、大洋电机、达华智能等15家装备制造企业为总部企业,扶持资金达5000万元。但在新一轮的制造业发展版图中,对总部经济的引进、扶持、培育力度和强度都有了新的要求。总部经济不仅在产值规模上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在研发能力上能够得到支撑,而这恰恰是一个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以明阳风电为例,该企业围绕风电这一核心产业,不断通过创新技术群的裂变,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链。

  第三个维度,完善、强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政策,是对宏观层面政策资源的整合。这其中,包括对企业的直接扶持补贴,如贷款贴息、科研投入等的微观补助;也包括对人才、企业引进政策的宏观扶持,也是更为关键的一种扶持。中山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在于“智造”;而“智造”的核心,仍在于人才。如何在装备制造领域突出人才引进导向,梳理出更细、更实、更具吸引力的“智造”人才红利,是接下来中山装备“智造”的最大课题之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南方日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