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从“中国制造”逐渐变身“中国创造”

泉州晚报 2015-10-20

中国制造泉州电子商务

2493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4月23日,福建泉州品尚电子商务公司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当天,在这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公司,李克强总理亲自按下融资标,为一家服饰公司在互联网上发布融资请求。

  品尚缘何吸引李克强总理?答案正是其独有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平台。“我们在全国首创了‘产业要素交易平台+互联网金融+征信’三位一体模式。”品尚公司董事长林宏楠介绍,借助平台,一方面帮品牌企业找加工厂、帮加工厂找订单,实现零成本对接;另一方面联通35个政府机构数据,形成鞋服征信系统,有效解决“三角债”的问题。

  “再不创新就晚了”,总理点赞的品尚,正是当下泉州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新常态下,竞争优势在转换。泉州举全市之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促进虚拟经济由虚变实、新经济业态由小变大、实体经济根植泉州。”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说,泉州这座过去“中国制造”的大工厂,正逐渐变身为“中国创造”的实验室。

  

  今年3月底,一份名为《泉州制造2025》的文件正式发布。这一由中国工程院历时一年编制完成的文件,就此成为泉州未来十年发展的纲领,也标志着泉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地方试点。

  先人一步的创新,在泉州科技局局长颜志煌看来却是被“逼”出来的。

  “泉州制造业体系较为全面、相对完整,是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颜志煌说,“随着经济进入调速换挡期,中国制造的转型阵痛也是泉州的阵痛。”

  面对困境,泉州政企下定转型升级决心、积极寻找新的发展坐标,与中国制造最顶层的战略同频共振,“泉州制造2025”由此水到渠成。

  蓝图写就,泉州党委、政府率先发力。

  顶层战略,踩在发展的鼓点上。9月以来,泉州相继出台提升质量品牌、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三大专项行动的实施细则,为“泉州制造2025”的三驾马车画出清晰的路线图。

  简政放权、强化服务,泉州同样下了一番苦功。“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陆续公布,“阳光化举措”锁住“权力任性”:市级保留行政权力事项4070项、公共服务事项421项,精简率达到4成以上,将更多权限下放给县级;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35%以内,减少审批环节41个,精简申报材料57项……一系列变化,见证政府效能的提升。

  帮扶企业方面,“月嫂式”服务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困难解决在一线,全市累计为1571家企业提供应急周转资金383.1亿元;问题协调在一线,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86.05亿元,同比增长19.28%……贴心呵护下,泉州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从理念到政策、从规划到服务,政府的全方位转型创新,为泉州争当“中国创造”实验室打下坚定基石。

 

  政府引领下,转型路线清晰勾勒,泉州企业的转型步伐随之加速。但传统行业由来已久,企业经营亦有惯性,一个“转”字谈何容易?如何实现华丽转身,泉州安溪县用独特“加减法”给出答案。

  10月,安溪南翼新城,一座一期占地400亩、名为弘桥智谷的电商产业基地已初现雏形。“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整合产业链,提供金融扶持、电商O2O、人才培训、电商运营、产品分销、仓储物流等多种服务。”基地负责人林志强介绍。

  如今火红的电商产业园区,在几年前却还是石材生产基地,“石材行业是安溪曾经不折不扣的支柱产业,我家曾经也是安溪最大的石材商之一。”如今的弘桥智谷负责人林志强,当年的家族企业正是经营石材。

  然而,石材行业长期粗放的发展,不仅给安溪环境带来严重破坏,泛滥的石材厂更占用大量土地、严重制约了安溪的发展空间。2010年起,安溪以“壮士断腕”之势,关闭700家企业,实现石材行业全面退出。

  以退为进的“减法”,换来了8000多亩的宝贵土地,也让腾笼换鸟成为可能。2012年,林志强敲开了安溪县长高向荣的门,谈的不是自家关闭的旧企业,而是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我向县长提出了投资建设电商基地的想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转变身份,林志强的电商探索之路就此开始。为快速吸引企业入驻,在政府扶持下基地喊出“办公仓储三年免租”的优惠条件;为解决电商人才问题,基地打造网商学院,今年将培训学员2000人以上……因时就势的“加法”,让基地走上发展快车道,目前不仅有恒安、特步等知名商家入驻,更有创业人数300余人、分销店铺1000多家,园区发货量一天最高达5万件。

  从“挖石头”到“孵电商”,林志强的变化折射的正是泉州奋力转型的努力。纵览泉州,随着创新孵化平台的爆发式涌现,一批老产业、旧行业正在加速蜕变。

  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领SHOW天地将旧厂房改造为蜂巢式众创空间,成立5年来已汇聚300多家小微创业企业,拥有年轻创客近6000名,2014年产值超过10亿元。

  融入“互联网+”,中兴海丝路、一品嘉供应链等垂直电商平台面向全国、覆盖全产业链,石狮星期YI服饰创意博览园、德化陶瓷电商园、丰泽广告创意园等项目,正成为更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栖息地。今年前8个月,泉州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130.6亿元,同比增长48.8%,晋江、南安、德化、安溪四个县(市)入围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市)。

 

  要华丽转身,更要全面升级。实现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是泉州开出的又一剂灵药。

  “‘数控一代’机械产品相当于在机器里安装了一个‘大脑’,大大提升产品技术性能和附加价值,实现装备特别是基础装备能力的增强。”颜志煌介绍。

  推进“数控一代”,智力支持是关键。把准发展脉搏,泉州重点汇聚科技力量,引导智本与资本深度融合。

  为打造“人才硅谷”,泉州采取“平台+项目+创新团队”形式,对进驻科技创新中心的各类平台,在建设阶段先给予一定补助,对引进的人才优先推荐列入省、市高端人才引进资助计划;

  为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泉州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数控技术研发合作、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对采用本土“数控一代”产品最高补助500万元;

  两年间,中科院、华中科大等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在泉建设相关平台17个,吸引包括15名院士在内的600多位高层次人才入驻。

  智本对接资本、智造引领制造,八方引智下,“科技红利”频频派发。

  走进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公司,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五轴机器手正快速有序地将已成型的塑料盒从机床中取出。公司副总经理张冬阳介绍,如今公司采用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的五轴机械手,精度高、效率快、可调试性强,“现在机器24小时运转,一天可取件3万多次,相当于以前六七个工人的取件量。”

  “‘数控一代’不仅为泉州经济发展引入智慧生产线,而且研发投入、创新产出等指标大幅提升,推动企业实现有质量的增长。”颜志煌说,一年多来,近百家泉州企业通过引进3D打印、激光裁剪、产业等,建立了“无人车间”;全市九大产业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00多家传统制造业企业都参与到“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中,平均减少三成劳动力,共申报相关专利3000多项,带动全社会相关研发费用投入达10亿多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泉州晚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