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到组织 “深度智能”的“美的”世界

《商学院》杂志 2015-11-12

机器人智能家居人工智能

1748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从“空气智慧管家”到“M-Smart智慧家居战略”;从与小米合作向智能硬件公司转型,到与安川合资进军产业,再到与京东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供应链深度协同,美的在智能家居、智能制造以及以“用户”为基础的深度定制等方面正一步步推开其“深度智能”战略的蓝图。

  在管理方面,美的企业价值链内的所有系统的数字化改造也在进行,“未来我们要实现外所有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全部数字化,并且都能够全部在手机端完成。”方洪波表示。同时,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管理过程的智能化同样重要。美的全自动化的智能工厂,年底有望在南沙和武汉“亮剑”。

  不难看出,美的的“智能”,已经不单纯是产品的智能,它同时兼具人的智能、组织的智能。

  而所谓“深度智能”,则将人、组织、产品智能进化形成系统,最终能够实现自我智能,自我进化。

 

  2015年8月5日,美的与安川合资,战略性进军机器人产业,加速转型智能硬件公司。双方共同组建和产业机器人两个合资公司。服务机器人代替家务劳动、养老助老的福利;产业机器人将进入生产线上,提高工厂效率。

  在合作仪式上,方洪波表示,“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的新时代,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是美的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

  美的使用机器人的渊源始自2003年,当时美的从日本三洋集团引进入微波炉生产线,机器人作为生产线的标配被引入,第一批进入美的集团的机器人,解决了微波炉磁控管生产中的品质稳定性的问题。

  从美的集团自身的机器人使用情况来看,美的目前已经使用了800台机器人,未来两年预计每年会有500台新增机器人投入使用,两年后保有量计划为1800台。据美的集团机器人产业项目总经理甄少强透露,“更长期的规划是达到上万台。”美的机器人产业的重要目标,是推行“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

  甄少强说:“未来的家电会越来越智能化。服务机器人和家电的界线会越来越模糊,很多家电智能化了之后,也可以是服务机器人的一种,未来服务机器人也会是一个家电。基于这个判断,我们认为做服务机器人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个东西,是必须要做的,也是我们一定要做好的,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战略。”

  目前,美的将服务机器人的重点放在了与中国老龄化相关的服务市场,“当下中国老龄化正处在加速的过程当中,我们认为与康复、医疗、福利、护理相关的机器人市场,将来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前景。美的与安川的合作,将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积累研发推广辅助人类的助老助残、康复护理机器人,走‘先商用后民用’道路。”甄少强表示。

  而在领域,美的和安川也分别找到了双方合作的基点,“作为国际四大之一,安川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尤其是在于汽车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但急需拓展汽车领域以外的应用市场。由此,美的将为安川的技术在3C制造领域的拓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共同研发和拓展工业市场。”

 

  如果说家电业务是美的最核心、最根本的业务,机器人战略是美的“双智”战略的延伸和拓展,那么,“深度智能”战略就是美的在移动互联时代开辟的第二跑道。

  除了备受关注的机器人战略之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美的目前每个事业部都已设立了智能研究室,不仅在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上获得突破,还实现了小到风扇、大到空调的各个品类的智能连接。

  在方洪波看来,智能家居未来的方向肯定是智能硬件、智能系统,对智能家居的技术和应用方案的积累却是必须的。同时,我们将把更多精力放在对智能内容的储备上,把人的行为、情感和思考延伸到机器。目前美的正研究如何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让一台冷冰冰的机器变成人机交互。

  不仅如此,美的深刻意识到了“个性化需求定制+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结合将使家电制造业格局发生重构,“智能单品+服务机器人”的结合将催生智慧家居新的蓝海领域。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未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总需求将达126万——339万台,市场容量达数千亿元规模。美的2015年提出了,除了坚持现有业务外,要开辟企业发展的第二跑道。美的工业机器人一旦实现向外输出,则标志着美的从一个单纯的家电制造厂商向未来智能家庭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的演进,正是其第二跑道战略的体现。

  在智慧家居领域,美的同样也探讨另一维度的“深度智能”,这就是家用服务机器人不再只是智能家居的某一款产品,而是有可能成为智能家居的一个集成平台,成为取代智能手机的下一个入口。手机是平面,而机器人可以走动,有自我智慧的,它的想象空间更大。

  方洪波则表示,“预计这两类高度智能的机器人与美的的智慧家电结合,将打破机器人与家电的界限,产生无限想象空间的智能产品,这些产品更加贴近人类智慧,服务更加完美,更加彰显美的怀有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宗旨的、有社会责任的、有情怀的企业形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商学院》杂志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