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机器人:科技创新技术革命 演绎“智造中国梦”

武进新闻网 2015-11-25

机器人金石桁架

2669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11月,金石常州有限公司喜事连连。继被江苏省科技厅授予省内唯一一家省级工业桁架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后,上周,公司申报的“用于互联工厂的工业桁架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又被省科技厅立项为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拨付专项资金扶持。

  “只有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技术革命,企业才有生命力。”公司总经理刘金石表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推动“机器换人”实现智能化是重要方向。

  金石机器人正在演绎这段传奇。

  

  长72米、高6.8米的巨型机器人,一条“大手臂”在数控机床前灵活转动,经过抓取、放置,相关生产用品准确进入数控机床加工。记者走进金石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一幕幕这样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

  “这是巨型桁架机器人,主要用于数控机床上下料。”刘金石不无自豪地介绍,“与单个机器人在单台生产设备上操作有明显区别,桁架机器人可通过特定桁架把整个加工生产线串联,从而实现整个流水线的无人操作。”

  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普遍面临“用工难”,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如此。为解决难题,国家从战略层面要求发达地区启动“机器换人”工程,即在工业领域用机器人取代人工操作,以“机器红利”代替“人口红利”,从而减少企业用工成本。

  然而与需求相对应的是,国内机器人行业起步晚,在机器人系统理念上的创新几乎是空白,并长期处于跟风状态。尤其是于金属加工行业生产线上的桁架机器人,为国外垄断。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的刘金石,曾长期在日本山崎马扎克公司工作,从生产科长、技术部主任,做到了副总工程师。早在2007年,该公司就率先启动无人制造生产模式,参与研发、设计的刘金石,一方面感叹日本企业先人一步的理念,另一方面也看到了突破空间。

  “每台生产设备需要配备一个机器人,这对很多制造业企业而言,需要更大的设备投入。有没有一种一站式的解决方案,用机器人把整个生产线串联起来?”刘金石内心深处激荡起实业报国的梦想。

  2010年,他毅然辞职,开始了自主创业,并把研发方向对准了能串联工业生产线的桁架机器人。

  2010年9月,刘金石在杭州注册成立浙江金石机器人有限公司。

  从机床行业跨入研发制造桁架机器人,且是一次填补国内空白领域的探索,刘金石的公司最缺乏的是研发人才。他把目光瞄准兰州理工大学,并以《成就你的机器人之梦》演讲,吸引了7位青年才俊加入。

  此后,他与自己的研发团队一头钻进了实验室。做方案、编程序、搞调试……经过几个月努力,2011年元旦,全国第一条1吨级工业桁架机器人正式下线。该项技术成果,在全国具有突破意义,标志着可以抓取1吨的重物,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农机等生产领域。

  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集团等纷纷抛来橄榄枝,开始预订金石产品。订单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刘金石面临着新的问题——产能扩大与发展空间形成了一对矛盾。而此时,金石所在的萧山经济开发区却受限于土地等要素而无法满足其生产需求。

  从2012年下半年起,刘金石先后到上海嘉定、昆山、太仓和武进国家高新区考察,对高新区内整齐的规划、宽阔的马路和现代化的大型厂房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一个工厂要从浙江迁入江苏,涉及多方协调。团队愿不愿意搬迁?生产受不受影响?一系列因素困扰着这次跨省布局。正当刘金石举棋不定时,武进国家高新区的招商团队却在一周后,意外出现在他办公室。摆出了十足的诚意,拿出了最优厚的落户条件,提供了符合生产需要的厂房,刘金石当即拍板,项目落户高新区,并确定了搬迁时间表。

  2013年初,金石公司整体从杭州搬至武进高新区,并实现巨型桁架机器人D2下线,产品专供马鞍山钢铁集团。

  

  金石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内,企业正开足马力为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第四期多套机械手。总合同达1.7亿元的订单,预计年内可全部交付。

  “这是国内第一款采用汉语言编程系统的桁架机器人,可实现下料、整体安装、调试和运输的一站式过程,且操作难度大大降低。”刘金石介绍,原先操作工业机器人必须是专业的PLC编程人员,如今系统汉化后,整个操作系统中不再需要输入指令代码,一般工人只要认识汉字,培训半天即可上岗。

  刘金石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用这款带有汉语言编程系统的桁架机器人,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组建大规模工厂,做到一名操作工人至少可值守16—20台机床,企业开工率也可从60%提高到90%。

  事实上,多年来,金石机器人始终追寻着实业梦想,不断开拓创新。2011年元月,全国第一条1吨级工业桁架机器人下线;2011年7月,又研发出国内首条重卡曲轴自动生产线;2012年,国内最大的活塞生产商配备自动生产线投产;2013年,国内最大的火车车轴自动生产线投用;再加上研发出的国内第一款采用汉语言编程的桁架式机器人语言系统(MC),短短5年时间,金石创造了5项“中国第一”。

  每一项“中国第一”的诞生,都为关联企业完成了生产线革命。如今,包括中国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马钢集团、陕汽集团等均用上了金石产品。公司还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和发明专利,刘金石应邀参与了国内桁架机器人滚轮导轨标准的制订。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基础支撑、绿色发展”的方针,明确到202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第二方阵。这是顺应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重大举措,必将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化代表,无疑是‘中国智造’的典型代表。”采访中,刘金石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近4万台,同比增长30%。预计今年将达到5万台。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还将呈上升态势,集设计、研发、提供单元成品、成套装备以及售后服务于一身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也将逐步建立。

  “从这个意义而言,随着国外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国内人工成本上涨,更多的无人工厂将涌现。这对桁架机器人发展是重要机遇。”刘金石强调,桁架机器人的优势就在于能将大空间内离散的生产单元,通过桁架机器人和地面物流系统无缝连接起来,并能将制造数据直接链接到物联网,完成全数字化的物流管理,从而实现互联工厂的智能化生产,形成无人工厂。

  打造无人工厂、推动“中国智造”,当前,金石机器人正在全力突破。据悉,作为国内桁架机器人的开拓者,该公司已与德国FLT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享产品线、技术经验和人力资源,互取优势,强强联手,共同开发欧洲和中国的市场。

  和刘金石对话的两个多小时,记者深切感受到了他的实业报国梦。在谈到创业方向时,他说,在单体机器人生产领域,国外已经有、安川等品牌,且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要实现突破,只有在桁架机器人领域。

  在谈到创业目标时,他表示,要实现强国梦,就要冲破技术藩篱,以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

  这种实业报国梦还体现在对国家政策的研究上。采访中,记者将“‘机器换人’工程推进,会不会影响大面积失业潮”问题抛出。已深入研究该问题的刘金石表示,机器换人工程一方面替代了许多产业工人,但同时也诞生出机器人生产、编程、维修保养、售后服务等诸多关联产业,两者可以融合替换。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刘金石的诞生不是个案。随着一个个创客不断涌现,“中国制造”升级“中国智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武进新闻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