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岂能被写手和“机器人”取代

长城网 2015-12-03

机器人编剧

760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坐拥强大资本的阿里影业近日遭遇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在一场名为“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的论坛上,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称阿里影业今后将不再请专业编剧,而是采用“杀人游戏”的方式来让“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PK”写故事,最后“择优给予原创署名”。言论一出,迅速引起了业内编剧的质疑。众多知名大咖编剧在朋友圈宣布“不和阿里影业合作”。尽管随后徐远翔发微博澄清自己的言论被人断章取义,甚至阿里影业也出面声明,称编剧是“内容产业的核心”。但由此引发的资本持有人和原创编剧之间的论战已经一发不可收拾。

  有人说,“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哪个IP最初诞生时不是原创作者的心血呢?两者真正的区别不在于创作者的水平和心态,而在于资本介入后的选择。对于以逐利为唯一目的的资本持有者来说,选择IP,就意味着选择了一定的观众基础,也就相应规避了不少市场风险;而且IP是现成的、大量的,拿来改编一下即可上马,不像原创作品需要费心费力费时间地打磨。显然,IP影视作品是更简洁、更安全的赚钱方式。因此,徐远翔们的言论并不奇怪,在互联网全面入侵影视制作业之后,很多有关情怀的东西早就被大数据、票房所替代了。所以说,根本不存在原创与IP“谁煎谁”的问题,而是资本持有人在坐山观虎斗,从中最大化发掘利益点的问题。

  的确,贴吧吧主和同人小说作者似乎离受众更近,好比厨师更了解食者口味,便于“看人下菜碟”,端出浓油大醋刺激味觉的快餐食品更快捷也更方便。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专业度要求很高的影视行业而言,水平参差不齐的网文写手们并不能担起修炼多年的专业编剧的担子,如果真的采用“圈养作者并让其厮杀”的方式选出佼佼者,最后很容易出现“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局面。同时,如今的创作氛围本就浮躁,如果把文艺创作完全等同于一般市场产品,不重情怀、不论格调、以“好卖”为唯一标准,势必让大众只能吃到大量流水线上出来的快餐、简餐,观众真正需要的营养和品味却难以保证。从长远来看,观众真正需要的还是有文化担当的编剧,而不是技术工人,更不是所谓的编剧。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长城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