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 “铁饭碗”变“金饭碗”

工控中国 2015-12-13

机器人铁饭碗餐厅机器人

1312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作为新时代宠儿,同时也被称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话题也就越来越多。新闻媒体对其青睐有佳,对它的关注程度堪比大牌明星,宠儿二字当之无愧。也许因为天生惹人怜,不仅工厂的老板要用它顶替流水线工人,连餐馆、饭店的老板也要聘任它当服务员,这样一种人见人爱的魔力真是羡煞我等。

 

  济南的一家自助火锅店,不仅迎宾是漂亮的“女”机器人,上菜等很多在普通饭店里由人工完成的工作在这里也都由机器人代劳。店内的6台“送餐机器人”可以同时为餐厅内的21张餐桌的顾客提供服务,其他还包括4名迎宾机器人和一台表演机器人,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厨房配餐及机器人的管理、解说工作。

  上述新闻描述的是一家几乎全部由机器人员工组成的自助火锅店,其实这不是特例,类似的餐厅还有不少,南昌、杭州、哈尔滨等地皆有。

  近年随着用工荒,用工贵等问题日益凸显,企业发展选用机器人替代,不仅在工作效率方面大大提升,资金投入也有所缩减,因此相较人类占有很多优势的机器人,成为不少企业的优先选择。

 

  “机器换人”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工厂、商场、学校、餐馆等领域纷纷引入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动力。这个过程中,有个新话题被热议——机器人“抢饭碗”。

  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2013年的10年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了3倍,年均增幅达15%。机器人价格则每年下降30%,投资回报期缩至1~3年。一升一降的反差,导致投资机器人带来的收益远高于使用人力工作。东莞市长袁宝成在一次访谈中就透露,目前东莞“机器换人”投资额超过50亿,项目超过600个。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换人运动,这是一场颠覆性的运动。

  被“抢饭碗”的可不止工厂,新闻记者、教师、金融分析师、程序员等职业都面临着机器人的威胁,我们不得不赞叹机器人的神通广大。

 

  如此现状下,人类是否真的难保“铁饭碗”?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科技并不是猛虎,我们不应该畏惧它。从历史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动力,用机器替代手工劳动,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工厂产出丰富的物质,让普通民众也衣食无忧,造福了全人类。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时代,尽管电能使人致命,但是其带来的社会变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今,机器人大量涌现,不仅替代人类完成很多高危作业,同时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机器换人”带动的是一场社会变革,“抢饭碗”只是这场变革中的一个小小浪花,未来新时代的巨轮航行在蓝海中,这个小浪花也就淹没在历史中,人们看到的只会是这场变革的成果。

  丢了现在的“铁饭碗”,下一个可能是“金饭碗”。繁琐、机械式的简单工作不应该是人类的主要工作,人类应该从事更加高级、具备领导力与创造力的工作。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种创新”的号召,因为这是时代的潮流,每个团体、个人都应该去挖掘自身的潜力,创新才有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机器换人”消亡的是一批传统职业,同时也必将带起一批新职业。搬运、喷漆这类重复性工业被取代,那么创新型的岗位就将出现更多。人类具备的创造性与情感交流等能力是机器人难以复制的,而人类可以创造新型机器人方案、新型服务模式让机器人更加“类人”,这是人类在机器人时代的最大优势。

  人类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之后所从事的都是超越之前“饭碗”的高级工作,是真正意义上的“金饭碗”。

  

  “机器换人”换下的是低价值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且也促使人类自我升华,最终推进社会进步。所以,“抢饭碗”只是一次短期的挑战,不断超越,提升新技术水平,才是时代的潮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工控中国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