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路

东莞时间网 2015-12-14

加工贸易

1321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东莞大朗镇伯朗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

  12月12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老牌栏目《经济半小时》聚焦东莞,以《东莞代工升级记》为题报道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路。报道以工业区门口的一间小店为切入点,以东莞市托普莱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为样本,展现了东莞代工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开发自主品牌、推动机器换人,逐渐走上设备升级、产品升级之路,升级之路背后离不开东莞市委市政府对企业“机器换人”、转型升级的大力支持。

  

  节目中,东莞市托普莱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燕平接受了央视记者采访。陈燕平的公司曾是电视机制造行业的代工企业,利润下降、成本上升,同行们纷纷转投其他行业。但陈燕平一直在考虑产品的升级,包括设备的升级。

  12月1日,陈燕平驱车来到了一家大朗镇的制造企业考察。陈燕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他的车间需要300位工人,如果采用这种机器人,车间的人数就可以降低到150人,仅一年节约资金就能达到900余万元。2016年,陈燕平计划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来升级厂里的生产线,提高自动化水平。

  他还认为,企业要做到转型升级,光靠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是远远不够的。陈燕平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在早年提高电视内部五金、光学元件的设计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基础上,如今将目光集中在异型平台,刚刚开发了在公交车、地铁站或者是一些特定的场合做显示的电视屏。

  陈燕平说,虽然刚刚开发出来,但市场反馈不错,效果也很好。陈燕平研发的这类异型屏幕主要出口欧美市场,不仅迎来了大批订单,带来的利润比做代工多了将近二十倍,并且他还要继续拓展国内市场。

  

  节目称,和陈燕平相比,在东莞产业转型的道路上跑得更快还大有人在,广东伯朗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荣造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告诉记者,今年公司的营收目标增长是60%,1-9月已经是45%了,明年目标要做到3个亿的营收。

  尹荣造是生产研发装备的,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尹荣造介绍,企业目前红火的场景,首先得益于整个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现在很多都在通过升级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伴随着自主研发和几大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一台六轴机械臂的价格只要六万到八万元,和进口设备相比差了一半。眼下许多中小型企业渴望转型,但又苦于资金紧张囊中羞涩,这种物美价廉的机器人自然受到了欢迎。

  报道同时指出,东莞市政府也在企业机器换人的转型升级上,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扶持和补贴政策。截至2015年11月,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759个,总投资达62.28亿元,新增设备仪器25999台。项目实施后可减少用工45117人,劳动生产率反倒提高65.25%。而从企业产值角度来看,前三季度东莞全市的生产总值为4563.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7.9%,东莞的步伐依旧不慢。

  

  《经济半小时》评价:“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一度被用来形容“世界工厂”东莞制造业曾经的盛况,而这一轮的危机,恰恰也暴露出了代工企业没有品牌和技术的短板。在人力成本提高、海外需求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之下,传统的“中国制造”走向微利时代已是一个大势所趋,要摆脱这种困境,代工企业必须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两方面着手转型,通过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悉,今年12月,央视记者来到东莞,对东莞的制造业进行了调查,形成《东莞代工升级记》的报道。《经济半小时》是中央电视台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经济深度报道栏目,用经济的眼光关注社会热点,透彻分析经济现象、准确把握经济脉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东莞时间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