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南极的移动机器人

人民政协报 2015-12-16

机器人南极

695 字丨阅读本文需 1 分钟

  南极科考,冰雪面移动功不可没。您知道南极冰雪面移动机器人是如何作业的吗?

  2008年,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出现了一名特殊的“科考队员”———南极冰雪面移动机器人“极地开拓1号”。这是我国在南极考察事业中首次运用,也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极地机器人研究团队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

  这台机器人重达300公斤,可自主跨越冰裂缝、翻越雪坡和雪丘,最大作业半径为25公里,可搭载40公斤重量,拖拽100公斤重量。在南极之旅中,它搭载一个高精度差分全球定位记性(DGPS)和一套常规气象观测站,进行科学考察。

  科学考察期间,沈阳自动化所科研人员在南极内陆冰盖边缘的雪面上,测试了这台机器人的行走、爬坡、续航和通信等能力,同时检测了“极地开拓1号”在极地环

  

  2011年底,我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中,沈阳自动化所研究人员再次登上南极大陆,而这次携带的南极科考机器人在外形上也发生了变化。

  这台外形炫酷好似越野车的机器人名叫“长航程漫游机器人”,重约0.5吨,由三角履带组成的移动系统、自主驾驶系统、通讯远程工作站和载荷系统等系统构成,可在极地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正常作业。

  在这次南极科考期间,“长航程漫游机器人”完成了我国机器人在南极的首次30公里自主行走实验。

  2014年10月,沈阳自动化所科研人员王争携带“长航程冰盖漫游机器人”第三次踏上了南极大陆,随队出征我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

  这台改良后的南极冰雪面移动机器人,续航能力可达100公里,可承载200公斤重量,它搭载了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深部探测冰雷达系统、浅层FMCW雷达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提供的Sir3000探地雷达,旨在获取南极机场选址区域冰盖厚度、冰下地形以及中深部和浅层的冰盖内部结构,为冰盖机场建设提供重要科学数据支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人民政协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