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江阴频道

新华网 2015-12-25

电子商务

2148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凭借民营经济的巨大活力,过去三十多年,江阴踩着市场经济的鼓点,奏响产业发展的辉煌乐章,一跃成为全国县级市制造业的领头羊。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江阴又一次顺势而为,拉开由“快”向“好”、由“数量”向“质量”的产业转型大幕。

  敢为人先的江阴企业升级换挡,从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到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江阴制造”不断创新,努力向“江阴智造”蜕变,努力构建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链条。企业自发、政府助推,再加上专业从事“智慧改造”的科研平台,追赶“”快车的江阴企业,已不再“竹外桃花三两枝”,而是“满园春色关不住”。

  目前,江阴市已出台《中国制造2025江阴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主动对标“中国制造2025”,瞄准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突出八大重点领域,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全力打造新常态下江阴制造业“升级版”。转型的春天,正一步步走向这座以制造业而闻名的城市。

 

  把人干的活分给机器干,会带来怎样的惊喜?作为有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无锡圣马科技有限公司的用工数一度达到2500余人。近两年,该公司掀起了一场“机器换人”的“革命”,先后投资近2亿元用于装备提升。走进圣马科技的生产车间,仿佛置身未来世界——数十台挥舞着手臂自动组装,偌大的车间里见不到几名工人。实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成效也相当明显:在实现产量翻番的同时,企业用工数减少到500多人,残次品率则从手工操作生产时的5%降到如今的1%以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越来越多的江阴企业已经意识到“机器换人”是开启转型升级、提高效率的“金钥匙”。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自动化,是江阴企业应对新常态、加快装备智能化跨出的第一步,通过内部加工设备“大换血”,缓解“用工荒”和产品技术落后的压力,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档次。“‘机器换人’的本质是以设备更新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有助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机器换人”最大的好处在于质量稳定、效率提升,为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向机械化和自动化要“技术红利”时,江阴企业纷纷加入这场“机器大革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生产和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升,技改投资比重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切实增强。今年1-11月,全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365.2亿元,同比增长16.8%,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0.7%提高至77.7%,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1.2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工业投资的重要动力源。到2020年,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将达到80%,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将达到56%。

 

  作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之一,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尝到了两化融合带来的“甜头”。在企业内部平板车上安装GPS跟踪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随时查询相关运行情况,并根据系统生成的数据平衡工作量,全程控制车辆使用、保养。以往费力费钱的内部管理,在管理系统的有效梳理下,一切运转科学高效,不仅降低了车辆空置率、提升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车辆使用成本。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唤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特别是当前,江阴市工业发展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新常态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突破发展瓶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选项。

  近年来,江阴市始终把两化融合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抓住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做好两化融合这篇大文章。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创建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5家、省级示范企业7家,开展两化融合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比重超过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占比突破70%。

 

  江阴嘉祥贸易有限公司从事跨境电商业务已有3年时间,产品定位为小批量、多品种、时装化、精品化。“跨境电子商务是我们的发展突破口,这是一种趋势。”在嘉祥贸易负责人看来,企业需要互联网,尤其是其背后强大的数据支持,这利于企业对产品、对目标消费者进行精准定位。“我们并没有特别划分是做B2B还是B2C,而是把握一个原则,满足市场对小批量、多品种订单的需求,以此来谋求个性化、有消费能力群体的青睐,稳固行业地位。”

  虽然江阴是一个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但仔细梳理江阴市产业发展的轨迹后不难发现,很多企业已经走上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大道,也播下了“互联网+”的种子:推进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在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让老树开出新花,做精做强传统产业。

  特别是在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信息化与工业化加快深度融合的大格局下,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江阴制造企业开始尝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海澜之家目前已实现了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等网络销售平台的多渠道布局,加强供应链整合和产品品类管理,在营销方案和客户服务等方面提升客户购物体验,并将加快建立会员管理数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平台的互动。双良集团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利用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以及污水管理云平台,实现水处理领域的“智慧治水”。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销售端互联网化的压力正在逐步传导到生产端,企业对于将制造环节互联网化的意愿更为强烈,纷纷围绕互联网的兴起建立了柔性化生产体系。“有了互联网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准确计算出每类产品的市场需求率,并根据分析结果安排生产,最大化减少成本浪费。”海特服饰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该企业跳出了传统的设计、生产、销售单一模式,实现了把握消费需求最终端倒排经营流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华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