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成机器人高手

南方日报(广州) 2015-12-30

机器人

1495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家庭教育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如何在不忽略一孩的情况下,教好二孩,并让他们各有特色地成长和发展?石岐区的“60后”家长孙渭贤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养,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利用节假日带他们去旅行,多走多看。他用“放养+旅游”的方法带出了特立独行的孩子。如今,11岁的小儿子已成为同龄人中的高手,而12岁的大儿子则梦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摄影师。

  撰文:高薇“动手超人”10岁申请专利

  台灯“跌倒”后可以自动断电,手电筒的外壳感应到温度后就可以自动亮灯……去年,中山市实验小学四名学生发明的作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11岁的孙朗霆是主要的发明者之一。他从小就是动手实践的高手,也是各种省市机器人大赛的获奖者,去年参加2014FLL机器人世锦赛时还获得华南区选拔赛一等奖。

  在父亲孙渭贤和妻子的印象中,儿子好动的特性从小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他从小喜欢拆东西,家里能拆的东西基本上都被他拆过,“现在家中有十几个闹钟,没有一个是好的或者说走得准的。”孙渭贤称,很多熊孩子干的事情,这个小儿子都干过。在他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为了弄清楚电线的构造,他剪断过家里的各种电线。

  意外之余,夫妻俩对儿子的行动没有过多的干预——只要没有安全问题,都放手让儿子去做。拆着拆着,儿子对拼装游戏和玩具的兴趣越来越大。于是,他们不断为其添置拼装玩具,从最简单的到高难度的。孙朗霆越玩越入迷,可以半天和各种零部件为伴,不吃不喝也不出门。

  后来,在学校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孙朗霆加入了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开始了更难的探索,包括各种零部件的组装和用计算机为机器人编程。如今,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玩机器人,并且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科学家。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对机器人的痴迷,孙渭贤夫妻一直持鼓励态度。“兴趣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我们不能够抹杀它,只能适当引导,让它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服务。”他说,小儿子性格比较外向,除了玩机器人还喜欢画画,因此,夫妻俩从小就注重这两方面的引导和培养,现在这已成为他的专长。

  和小儿子相比,大儿子孙钧霆则内向很多,兴趣爱好也完全不同。他不喜欢画画,也不喜欢机器人,相反,他对摄影更有兴趣,也喜欢音乐。孙渭贤夫妻曾试图让大儿子也学习美术和机器人,但只学了两天,他就厌倦了。后来,在与孩子的接触和交流中,他们发现了他的特点,“我每次拍照的时候,他都喜欢抢我的相机,喜欢拿着它到处拍照。”于是,孙渭贤就给大儿子买了一部相机,让他自己去玩、去拍。

  就这样,两个孩子的兴趣爱好被确定下来。学习之余,孙渭贤夫妻俩为他们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每个周末分头将他们送到不同的地方去学习。“一个往南,一个往北,只要他们喜欢我们都会坚持。”孙渭贤的妻子说,在其他孩子上各种文化补习班或兴趣班的时候,自己的两个儿子为兴趣忙碌着,而且不亦乐乎。“我们不觉得成绩好的孩子就是优秀的孩子,只要他们快乐,有自己的特点,对我们而言就是好的。”

  在旅游中教孩子认识亲近自然

  在孙渭贤看来,除了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外,还有一件事情非常有利于孩子成长,那就是旅行。这不仅能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开阔他们的视野,还能从小将中国的版图植入他们的脑海中。因此,无论工作多忙,他每年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自己开车带孩子去亲近自然。

  “今年暑假,我开车从广东一直走到新疆,一路上我们都带着炊具和露营帐篷,走到哪就玩到哪。”在孙钧霆拍摄的照片中,有不少就取景于他们露营过的地方。看到照片时,兄弟俩还能准确地说出当时的位置和发生的一些趣事。这让孙渭贤夫妻俩十分欣慰。“现在他们和其他的孩子没有太大的区别,可能文化成绩还不如其他孩子,但我相信随着他们不断长大,区别会越来越大。”

  孙渭贤认为,人生中很多东西是书本上没有的,也是老师不会教的,这就需要自己去体验,去看、去想。旅行的过程正是一种体验的过程,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生活和文化。而且,孩子的童年很短暂,旅行是一种快乐而轻松的陪伴方式,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南方日报(广州)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