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海归经济独树一帜创建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

南方日报 2015-12-30

广州开发区瞪羚企业瞪羚

2720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成为羊城这座“千年商都”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驱动力。

  最近,“两城一岛”陆续迎来了“洋贵客”。来自新加坡、美国、以色列的国家科技部官员及顶尖科学家到访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并与区内企业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展开科研合作。

  在今年中共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志英提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民生和谐幸福领航区、全面深化改革试验区五大愿景。

  如今,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成为这座“千年商都”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驱动力。俯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地图,北有中新广州知识城,中有广州科学城,南有广州国际生物岛。围绕“两城一岛”,这里将依托其优质发展空间,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带。而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远方飞来的“凤凰”终有枝可依,在这里安居乐业。

  

  “一台新能源车从开始组装到开走,只需54秒。”作为比亚迪新能源车的合作伙伴,(下称瑞松)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的介绍让不少“门外汉”感到震撼,“轿车一年数十万辆的产量,分摊下来,就是要达到如此快速精准的生产节拍。”

  在瑞松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调试一条为广汽自主品牌设计的全自动机器人生产线,这条生产线除了采用国外的机器人本体以外,其他的零部件、构造等都是瑞松自主研发的。

  目前,瑞松的焊接工艺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欧洲的一些车企专门将焊接这一环节从生产流程中分离出来交给瑞松。此外,像白云机场、港珠澳大桥、虎门大桥、西塔的焊接工艺,都有瑞松技术的身影。

  从最早为松下做代理,2007年与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北斗成立合资公司,直至2011年,瑞松机器人买入了北斗在汽车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技术包并本土化。进口技术的改进提升给瑞松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据孙志强透露,上述广汽生产线售价在3000万元左右。其中,机器人的成本占25﹪左右,其余的75﹪的都是自主研发带来的附加价值。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多参与国际合作是企业家们的共识。因为,这里的国际资源“随手可得”。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与新加坡、欧盟、以色列、英国深入合作。搭建了中新知识城、全国首家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区,首批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加快推进中以机器人智能装备合作,已搭建的“中英生物科技之桥”,累计达成120个合作项目。

  依托这些国际合作平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引进了IBM、三星等8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设立了研发中心,吸引英国天祥、瑞士通标等20多家国际检测认证机构入驻。同时,鼓励内资企业“走出去”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支持香雪制药、京信通信等一批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

 

  广州开发区在上世纪90年代,首创以“智力交易”为主的留交会、留创园,为海归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对接平台。一系列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瞪羚企业”,获得新一轮的扶持。完整的海归创业生态链条,最终造就了“海归经济”的繁荣。

  目前,全区集聚了151家“瞪羚企业”群体已成为该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从近三年复合增长率来看,在纳税方面,瞪羚企业群体纳税增速是全区的5倍;在研发投入强度方面,瞪羚企业群体研发投入强度是全区的近3.6倍;在专利产出方面,瞪羚企业群体平均专利授权数是全区的24倍。在科技部对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情况的综合排名中,广州高新区仅次于北京中关村。

  国家千人计划创业导师曹进在参加南方日报广州创新发展观察团走访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时指出,企业发展好的背后是人才,而人才背后是一个开明的政府、是一个服务型的政府。

  他介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人才服务“从硬变软”,从基础向个性化转变,原来的落户方便、工作便利、给钱,已转向如今需求模块化、个性化、系统化、创新化的精准服务。

  海归回国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水土不服”。许多好的项目在国内遭遇融资难、手续繁琐以及行政审批障碍,让海归们充满顾虑。针对这些问题,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依托留创园和留交会,为海归提供良好的政策扶持和服务支持。

  200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的生物学者许嘉森回国创业,留创园的扶持和服务起了关键作用。“说实话,我们在国外一直搞研究,回国来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国内的办事流程根本不懂。后来商事登记全部是委托给留创园去办理的,我一个部门也没跑,而且这些服务都是无偿的。”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所提供的服务,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给平台、给项目、给位子、给房子、给票子。不仅为海归提供创业支持,还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对于海归创业者来说,政府的鼓励和扶持给了一剂“温暖良药”。

  

  科学城中,街边的露天咖啡馆里,不同肤色的人相谈甚欢;踏入一间中外合资企业的办公室,所有的公共标识都使用中英双语说明,有时还会加上日文或韩文;随手翻开一名企业家的工作行程簿,几乎就是在阅读一本世界国家名录。

  国际化科技企业聚集,也让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流入。随着万达、绿地等商业综合体入区,区划调整后,两地的资源实现互补整合,交通、商业、教育等公共配套正在补足,过去“没法住下来”的黄埔,如今人气越来越旺,一幅国际化现代城区的蓝图日渐清晰。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要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将通过“加减乘除”的方法,打造广州东部“产城融合”的综合性新区域。

  做好“加法”惠民生。下一步,该区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学有所教”成效,提高“病有所医”实效,提升“劳有所得”价值,完善“老有所养”格局。并且将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树立鲜活的黄埔文化形象。实施文化形象培育工程、文化品牌塑造工程、文化体育惠民工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程。

  巧做“减法”打造平安黄埔。平安有序的生活环境,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该区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善做“乘法”推进产业新格局。促进西区、东区、永和、云埔工业园转型升级。着力实施交通路网、产业配套、水利及景观等六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打造未来城市样板区。

  勇做“除法”治理城市“不安”因素。强化生态红线管理,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等机制,强化雾霾、粉尘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严密防控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广州市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和自主创新基地,经济总量大、结构优、质量好、效益高,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近40%,实际使用外资和合同利用外资约占全市的1/3。

  全区建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1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园区,形成了电子、汽车、化工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集聚了外资企业34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35个、上市企业63家,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平板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六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着力打造广州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主引擎。目前,全区建成了340多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集群,建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集群。拥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19家,占全市的1/4,各类研发机构512家,占全市1/4。共引进两院院士32名、中央“千人计划”人才50名、区科技领军人才62名,自主培养的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占全市2/3,聚集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12个,被中组部评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南方日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