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我们能从德国产业园转型中学到什么?

广电路壹号 2016-01-07

杨建国中国德国中德集团

1758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在“一带一路”政策影响下,随着中德两国在经贸层面合作的加深,两国之间的产业园区合作也在加强。

  相关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德在“一带一路”框架里加快经贸合作,相互投资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德国作为基础雄厚、技术工艺领先的工业国家,在产业园区和生产制造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德国致力于实施的“”计划与中国积极推进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很多契合点,这无疑会成为两国未来创新合作的重点。

  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经济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相互投资将成为一种崭新的合作模式,这不仅顺应了国际间产业转移的潮流,也有利于优势互补,最大可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德国投资和开展经贸活动。中德双方在产业园区方面各具优势,双方开展合作前景广阔。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远超美国和日本,成为德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国。

  正如杨建国所说,中德双方企业及园区层面的合作已经非常深入。今年5月,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德生态园的园区平台公司中德联合集团以其在德国慕尼黑的全资子公司为主体,借壳一家德国上市公司成为我国首家在德国上市的国有园区发展商。这标志着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登陆德国资本市场,成为新的中德金融合作及业务拓展平台,新区国际化战略迈出新步伐。

  在中国企业和园区在德投资的同时,德国相关企业在中国园区的投资也逐渐成为常态。11月30日,德国LIECTROUX莱尔克斯研究院宣称,莱尔克斯已经在中国福建厦门斥资10亿欧元布局其智能生产工业园,全面开启中国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标准化、高端化的进程。

  杨建国告诉记者,随着“一带一路”深入贯彻实施,双方的产业对接合作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从长远来看,中德在产业园区进行合作也符合欧洲的利益,这将为欧洲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也将创造更多的就业等机会。

 

  园区能够延续的重点之一就是建立完整产业链,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对于产业链的打造都是园区及其中企业的重点。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之中,通过并购完成产业链搭建是一种重要手段。曾有业内人士做出预测,中国大型企业将是未来中德并购市场上的主角。

  通过对全球干混砂浆设备领域第一品牌德国M-TEC的并购,中联重科成为国际和国内干混砂浆行业唯一一家有能力从干混完整产业链的角度进行设备研发和营销的企业。而这样的产业链,无论放在国内长沙的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还是放在国际上任何一个中联所在地,都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于越来越频繁的并购和投资乃至海外园区的运营,杨建国表示,产业转移或企业投资归根结底还是应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导。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园区在招商方面必须充分依据德国的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综合分析,制定完善入微的招商引资方案。同时,与中德之间的行业协会、商会进行紧密合作,利用中介招商来保持畅通无阻的项目磋商。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德企业及园区合作,不但可以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还可以在更多层面进行借鉴。

  杨建国告诉记者,德国的“工业4.0”概念,将引领产业领域新一轮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浪潮,推动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变,对中国企业发展和产业园区培育具有借鉴意义。创新驱动的科技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中德共同发展的新动力,中德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培育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也可以借力德国“工业4.0”在战略构想、管理模式、协同运作机制和标准体系方面的经验与方案,降低能耗,提升节能环保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而德国在园区方面的建设及转型成功,也为中国同类型园区带来了相关经验。

  即便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即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的鲁尔工业区也曾随着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衰退面临过结构性危机。但是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鲁尔工业区在阵痛后迅速走出了低谷。

  对此,杨建国表示,鲁尔工业区基于对现状的深刻反思,精心规划,进行生产结构调整,由过去单一的煤炭资源开发转向新兴无烟工业和服务业,建立了立体多元的产业体系和特色分明、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逐步走出了低谷,被誉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典范。

  杨建国说,鲁尔工业园区绝非个例,也对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加快中国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循序渐进,科学发展。在产业园区的培育过程中,必须兼顾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切忌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园区定位和发展模式必须适时地做出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这就要求产业园区必须不断地引进智慧因子,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广电路壹号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