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工技校9月将开机器人专业

城市商报  2016-01-14

机器人

2009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日前,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举行办学十周年成果汇报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该校已牵手汇博,将于今年九月新增“技术”专业,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招收40人左右,学制为五年一贯制。“据我们了解,开设专业,在全市甚至省内同类院校中,我们应该是第一家。”学校机电技术系主任李友节说。

  据介绍,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此次新开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将整合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和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的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从工业机“器人密度和市场对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量分析来看,在当前国内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利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力,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因此,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李友节告诉记者,2015年,园区政府立项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并将该基地建设在工技校内机电技术系,实训基地预期分三年建设,目前第一批300万资金已经投入使用,建设了机器人与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机器人编程与示教实训室,供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同时也为企业员工进行定期培训。

  要开一个新专业,光是硬件达到了还远远不够,前期学校也做了大量的走访跟调研发现,苏州市目前有机器人研发制造型企业约500家,型企业近2000家,这些企业对型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而苏州周边机器人相关企业则更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也更大。走访过程中,园区很多企业都表示在机器人这样的新兴领域中,高技能人才相当缺乏,希望能够和学校共同进行机器人人才培养、机器人行业交流、机器人技术服务。由此,园区工技校立刻行动,和龙头企业汇博机器人公司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其实和园区工技校的合作已经有一年多了,经过前期的校企合作发现我们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才有了深度合作的想法。”汇博机器人公司华东区经理王杰说,今后,双方将共同开发建设针对高职和开放型本科的机器人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训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展开合作,在师资、场地、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共建汇博企业大学等等。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机器人教学科研领域,学校始终坚持基地建设、硬件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一体化’建设的思路。”李友节透露,学校将以创建江苏省五年制品牌专业为目标,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急需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校十年来,学校发展成为江苏省中高职衔接(3+3)首批试点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学校,跨入江苏省一流中等职业学校的行列。

  

  08级电子信息技术学生张平,当年中考成绩仅为328分。但其动手能力很强,经指导老师重点培养,2012年在江苏省、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中获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一等奖,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在江苏省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13年获江苏省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机器人武术擂台赛非标准防人亚军;2013、2014年水下机器人亚太地区香港赛区亚军;2014赴美国密西根州阿尔皮纳国家科技馆获得国际水下机器人竞赛大学组排名第14名……

  张平的迅速成长得益于学校的“IPQ”培养模式,什么是“IPQ”?6年前,校长王乃国首次提出了构建“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IPQ)”的构想。IPQ模式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以个性化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一个涵盖德育工作、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职业教育模式,旨在为每一位学生搭建适合个性发展、挖掘自身潜能的平台和通道。

  IPQ模式又可简称为“1+X”模式。“1”是指一个核心: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X”指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个性化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1”是目的,X”是手“段,通过“X”这种个性化的途径实现所有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X”可以是兴趣、爱好,也可以是特长、强项,目前学校给“X”设计了六大选项: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创新发明、创业实践、艺体特长、升学深造。

 

  一所技术学校,拿下9个国际金奖,你信么?这可是真的,就是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去年的第八届国际发明展上,该校学生从30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一下拿下9项金奖、4项银奖和2项铜奖,成为江苏中小学参展团中最耀眼的“明星”。“全校3850多名学生,每学期都要完成一项小发明。”说起孩子们的发明创新,学校创新教育处主任沈红雷颇有些自豪。自动借球装置、老年急救手机多用电子胸卡、汽车快修多功能小车、多用拉杆行李箱、现代家电语音控制系统……都说这里的学生发明家特别多,建校至今学校师生获实用新型专利125项。

  2013年,校园南边立起一栋占地面积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的红色大楼,每天熙熙攘攘,相当热闹。这里是学校开辟的创业园,已有或者新策划经营项目的学生通过竞标进入园内当起了小老板。“最近,我们又将金枫云孵化器引进校园,想要把学生们的金点子孵化出成果。”沈红雷介绍,学校每年会把50个创业项目交到孵化器平台中,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成果转化的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市场情况,了解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再对其进行选拔、优化,目标是赢得风投资金。

  截至去年底,该校学生已经成功运营的创业项目总数超过一百。不少在孵化器内成熟了的企业已在社会上独立门户自主经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城市商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