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副总设计师来南通谈机器人产业发展

2011-08-23

机器人

1236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企业盼攀“高亲”   12日下午,在如皋举行的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上,市海鸥救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葛锦妹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水下研究中心主任王晓辉一起坐在签约席上。此前,双方已进行多轮商洽,最终达成协议:合作申报建设院士工作站,共同开发“清除海洋船舶水下船体附着物机器人”等高新产品。   海洋船舶、海洋工程水下船体部分,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滋生和附着许多贝壳类、藻类生物,腐蚀船体、影响航速。以往多采用人工潜水清除方法,效率低且不安全,开发水下机器人来从事水下船体维护,诸多问题可以一并解决。市海鸥救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看好水下船体维护项目,但却遇到了无法逾越的技术难题。   “能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是攀上了‘高亲’。”走下签约台,葛锦妹异常兴奋。在市科协的帮助下,她得到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封锡盛院士、王晓辉研究员及其团队的帮助,对双方合作充满信心。 与市海鸥救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相似,我市不少企业希望与科研院所对接,开发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项目。市经信委和市科协编订了一本厚厚的技术项目合作需求书,各县(市)区企业提出的项目需求近百个。在洽谈会短短数小时内,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署技术合作意向38项。 “外智”看好合作 机器人技术是集材料、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高新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然而,我市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王晓辉是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副总设计师,也是此次“中国机器人技术与高峰论坛”的主讲嘉宾。在和我市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对我市产业结构和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的计划有所了解。 “在未来产业发展中,智能化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南通提前布局智能装备产业,对未来产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南通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加上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在产学研联合开发上,无疑为机器人科研机构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王晓辉说。 中国农业大学李伟教授主要从事农业智能装备研究,研发出可以采摘黄瓜、草莓等的设施。在听取了我市相关部门关于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的想法后,她认为,南通在农业机械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能进行智能化研发设计,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嫁接传统产业 机器人种类众多,从天上到地下,从工业到农、林、牧、渔,甚至进入寻常百姓家。 我市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也取得一定成绩。南通金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了国内领先的抓片机器人,江苏帝奥有限公司研发的家庭信息——“睿宝”亮相上海世博会引起轰动。 然而,我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期,未来究竟应往何处去? 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顾菊平院长认为,从全省来看,机器人及控制的研发技术都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我市应寻找适合自身产业结构的发展路径。她举例说,我市造船企业大量使用工人从事焊接等工作,目前劳动力短缺,如果大力发展造船行业中使用焊接机器人,则可减少劳动力成本。我市产业发展较为完备,但产业的智能化水平还不够高,如果对现有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则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顾菊平介绍,南通大学有纺织、电子、电气、机械、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可以为产业的智能化提供服务。同时,南通大学拟建“机器人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所”,南通大学将把机器人研究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