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学家:机器人超越人类之前我们会想出办法的

成都商报 2016-06-26

人工智能机器人成都发展

3506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美国益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技术官任博文认为,成都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和潜力,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已经和成都的一家企业进行接触。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德·菲尔普斯表示,成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非常好,整座城市都非常漂亮,未来发展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亚瑟·麦克唐纳看来,成都有非常好的科研条件,对国际顶级科学家也有很大的吸引力。新一轮的创新创业正在成都兴起,他非常欣赏。

人工智能科学家

戴维·戈德堡:

希望在成都 找到合作对象

AI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创业新领域,但在过去几十年,已经有很多人为AI做了大量的研究。戴维·戈德堡(Dave E.Goldberg)就是其中一个,他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早在1989年,他撰写的《搜索、优化和机器学习中的遗传算法》一书就已经广受推崇。

AI技术还有哪些难题?AI超越人类是可能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成都商报记者在硅谷高创会现场找到了戴维·戈德堡。在他看来,里那些主宰人类的故事还是完全不现实的,如果技术真的能让机器人超越人类,在问题发生之前,研究人员会想出办法。

让机器人像人类

首先需要研究我们自己

餐厅机器人、工厂机器人……其实有很多机器人已经发生。但是,这些机器人其实并不怎么像人。在戴维看来,让机器人更像人,是目前AI技术需要面临的最大难题。

如果我们想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像人类的话,它还需要有“心”。他认为,目前还没有一种人工智能能够像人类一样去爱一个人或是恨一个人,因为现在还没有这种能够自主活动的软件或者硬件实体。人类的情感都是主观发出的,人们会关心别人,在哲学上这叫“意向性”,开发意向性智能非常重要。他说,这正是人类在研发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但是目前只研发了很小一部分,“如果有一天,这样的技术能上市的话,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它很像人类。”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工智能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例如说,一些机器人不仅可以在一个小家庭里发挥作用、还可以在制造业工厂里面工作。他认为,这种发展趋势会持续下去。同时,大数据将驱动人工智能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预料,人工智能自主研发的科学发明会越来越多。

“其实AI的研究,使我们人类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自己。”他说,因为如果我们要把人工智能创造得更像人类,那么就需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层面去了解人类,弄明白人类究竟是怎么样的。

电影里的桥段

现在看来还很荒谬

机器人主宰人类,甚至毁灭人类、替代人类是电影里耳熟能详的桥段。前不久AlphaGo击败李世石甚至引发了一轮人工智能究竟会不会超越人类的讨论。

“我们常常在电影中看见有关于AI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说AI技术主宰我们的现实世界,人类退出历史的舞台。”戴维·戈德堡觉得,这些事情都是虚构的,目前来看还很荒谬,因为AI的运用只是机器运作,运行与停止都受人的控制,不像人类一样有思想,有意识。现在最前沿的AI技术,就是要探索如何使机器人像人一样有意识。

他认为,如果技术真的发展到了那一天,AI技术真的超越了人类,那个时候或许还是值得思考思考:机器人超越人类了怎么办。“但是我相信在发生意外之前会有研究人员想出办法的,就像核武器在制造出来以前也会考虑到其危害。”

戴维·戈德堡说,他现在的重点关注领域是如何利用AI技术,在教育领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他创立的公司将AI技术运用到了教育事业之中,以改变死气沉沉的课堂。“我想,成都或许也需要一群人将这项技术带入和运用到教育领域,来改变以往无聊的课堂氛围。”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来成都,希望在这里能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 AI将主宰现实世界?

戴维·戈德堡:“这都是虚构的,目前来看还很荒谬。如果技术真的发展到了那一天,AI技术真的超越了人类。但我相信在发生意外之前会有研究人员想出办法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亚瑟·麦克唐纳:

成都对国际顶级科学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亚瑟·麦克唐纳走进专访室时,所有的闪光灯都在闪耀。凭借发现中微子振荡,这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是,中微子振荡这个没几个人能听懂的物理名字,究竟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又怎样影响人们的生活?当成都商报记者向亚瑟·麦克唐纳抛出这个问题时,他微笑着说:“听我慢慢给你解释。”

“以前在物理学的标准模式中,不包括中微子这个元素。中微子振荡的发现对传统模型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重大发现。”说起自己的专业,亚瑟·麦克唐纳的蓝眼睛里闪耀着星星之火。他耐心地,尽量用简单的语言来向一个外行解释中微子振荡。

对反重力技术的实现很乐观

看过《星际迷航》的人都知道,人类最终依靠反重力技术逃离了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球,人类有没有可能掌握反重力技术呢?

“我和《星际迷航》的制片人基普·索恩私交很好。”亚瑟·麦克唐纳顽皮地眨了眨眼。提到反重力技术的实现,他持乐观态度。“许多科学技术都是通过跨国合作来实现的,我们希望通过与全球的科学家进行跨国合作,来共享技术,共同探讨技术难点,从而追求技术的突破。”他说,他已经在和北京大学合作分子物理领域的科研探索。

亚瑟·麦克唐纳特别提到了与四川锦屏实验室的合作,这个实验室主要研究暗物质,从而获得了解宇宙的有用信息。“我们将为四川的这个实验室提供顾问服务,并帮助他们打造成为世界级的物理实验室。”

别用是否得诺奖来评价科学家

亚瑟·麦克唐纳认为,中国有很多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不应该以拿不拿诺贝尔奖来评价科学家,应该看他是否影响了对宇宙的了解,是否影响了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只要他的研究做到了这些,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尊重的科学家。

亚瑟·麦克唐纳说,他是第一次到中国来,也是第一次到成都来,对成都的印象非常好。在他看来,成都有非常好的科研条件,对国际顶级科学家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听说新一轮的创新创业正在成都兴起,他非常欣赏,并非常愿意给创业者们一些建议。

采访结束前,亚瑟·麦克唐纳非常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上午去了熊猫基地,拍到了熊猫宝宝们的照片。“这让我的妻子非常羡慕。我还把照片发给了我的7个孙女。她们太爱它们了。来成都,真是一次很独特的旅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双创”成功 中国将率先走向繁荣

“如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能够成功,那么中国将会率先走向繁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昨日在成都全球创新创业高峰论坛进行主题演讲时作出上述预言。

他认为,创新能使社会经济繁荣,包括高就业率、高收入等。创新是非常节省资本的,但是当创新导致资本变得更加多产时,可能也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这样的创新会推动资本货物的供给提升,输出价格下跌,短期内也可能会造成工人失业。但总体来说,如果创新带来的结果是节省人工,工人工资将增长缓慢,“但还是会增长,因为创新依旧会给消费产品领域带来收入增长,如果没有创新,收入增长也就不会实现”。

他表示,今天全世界几乎都进入了发展困难的状态,有一些国家的困难状态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中国实际上就成了第一个勇敢做出行动的国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做出勇敢的行动,至少表明中国具有独到的洞察力”。如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能够成功,那么中国就将会率先走向繁荣。

这已经是菲尔普斯第三次来成都了。菲尔普斯表示,成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非常好,整座城市都非常漂亮,未来发展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美国益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技术官任博文:

在生物医药领域 成都有非常大的优势和潜力

美国益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技术官任博文是美国第一套cDNA芯片开发的核心团队成员,在《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认为成都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和潜力,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已经和成都的一家企业进行接触,将更多地了解成都的市场情况,并对合作进行进一步考量。

任博文是基因诊断领域的科学家,那么目前基因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情况如何,又有哪些癌症是最可能被攻克的?他表示,基因治疗癌症的研究正在深入,几乎是面向所有的癌症治疗。目前,取得较多进展的是乳腺癌。“我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10年前,我们认为乳腺癌只有两种。但现在我们知道,至少10种类型的乳腺癌,因不同的原因产生,需要不同的治疗方式,使用不同的药物。或许不久之后,基因诊断和治疗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互联网技术和基因技术正在结合,任博文认为,互联网对基因技术起到很大的作用,主要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基因研究的过程。第二是使基因技术真正成为一个产业。成都商报记者 谢佳君前沿技术思想碰撞

未来5年 VR/AR产品将会像电脑一样普遍使用

当下,随着智能产品的快速发展,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科幻技术大门正向人们打开。昨日下午,在“2016硅谷高科技创新创业高峰会(成都)”上,SpaceVR创始人Ryan Holmes、Accenture Strategy董事总经理Tomas Kandl、被誉为AR之父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Steven K.Feiner、联合创始人及CEOMichael Buckwald等VR/AR领域的顶级嘉宾,对虚拟与现实到底有多大距离进行了大胆预测。

AR之父Steven K.Feiner表示,“我们要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效地结合起来,我认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重要,虚拟世界并不能替代现实世界,但我们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对现实世界进行反馈,例如给行驶的车子反馈前方会出现什么东西。”

VR、AR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Ryan Holmes举例说,如果你要去太空旅行,需要花费3200万美元!但Ryan Holmes的公司只需要7.5万美元就可以发送一个卫星,用这样的一个新技术和虚拟录像,通过一个VR眼镜就可以体验早晨6点钟和下午4点钟等任意时刻在太空的感受。

嘉宾们普遍认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能在未来5年,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常用的产品,就跟用电脑一样简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成都商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