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博导王田苗剖析:达芬奇机器人为什么会成功?

2068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近日,一篇《

王田苗,北航教授、博导,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中国北京大区主席,峰会主旨报告《医疗机器人的现状》。以下为演讲的精华部分

目前的人工智能

医疗医用机器人的应用,我自己归纳为4个方面。

这个里面有很大的循环,在这个循环里推动了整个医疗健康的发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是一个战略的需求,它是一个强国的战略需求,医疗健康,涉及到每一个人。是一个成长性的需求,包括方便、高效,低成本;包括这种热点,生物技术、机器人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包括它会带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甚至还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的发展,所以才会得到很多的政府的高度重视。

比如美国,很重视机器人,特别是医疗方面,5月13号,它们政府已正式宣布启动新一项微生物组织科技计划(微生物组(肠道)被认为是第二基因组,它们认为很多疾病,包括糖尿病,哮喘,肥胖以及我们所说的慢性病等等都有关系);欧洲地平线计划,又起动了一批医疗,包括儿童和康复;还有日本,在2015年安倍提出要做世界第一的大国目标里的手术机器人,有很大需求。

 

从中国范围看,我们国家也提出了,特别是今年,我们国家第十三五规划纲要里,第一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工业服务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以及军用机器人,其中把提高医疗器械装备的水平,放在一个国家的水平。

在麦肯锡报告里,

 

我们看看这个,2013年国家卫生部关于整个医疗消费占的GDP比,美国最高17.1%;随着是发达国家10%左右;中国是多少?中国是5.6%。中国也是一个制造强国,这么多人,预计2020年,

第二个是关于医药和器械消费比,医药和器械消费比在西方发达国家是接近1:1。中国是1:0.19。所以整个变迁过程当中,我们看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其实在外科里面,早前的时候外科医生都是木匠,钳工外科大夫,就是我们讲的

这个闭环的目的,

在历程中,有很多的这个发展的历程,我这里想说的第一个是美国西贝大学在1985年的时候用的PUMA260,其中里程碑的是IBM的一个RoboDoc骨科机器人,我之前专门开车去看了,实际上就是换这个假体,过去人工测量经常不准,意味着穿的假体可能会松动,甚至可能会再手术

为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也可以认为它是有感知的机器人。

但是分类的话是三类,手术、应用环境,还有我们所说的智能康复。

在整个最近的医疗机器人热的过程当中,从眼科、神经外科、骨科、心脏,都开展了。

第一个归纳了一下周期很长。大概一个医疗机器人,大概和医生的磨合,变成产品,包括许可证10年以上,大家看看。

现在是销售是23亿美元,包括市值是200亿美元。净利润是6.8亿美元,已经有57万台手术(案例)。销售多少台呢?3300多台套。

大家看得出来一台手术的耗材是70-3000美元不等。一年一台机器利润是200美元,经常性的收入,这一乘变成了上图中的16亿美金(3200*50万美金),就是经常的收入达到70%。就是我不销售机器,经常性的收入按现在的3200台来算,这个达芬奇人员在岗2700多人,研发人员12%,50%全是培训和营销人员。

还有一点,商保。医疗器械很有可能出事故,在2014年,累计93起法律纠纷,通过商保赔了7000多万。所以,这是一个很完整,很系统,很有创新的商业模式。所以,才促使了它成功。这时候再回过头看,你就知道RoboDoc,Computer Motion为什么没有成功。

所以在这个里面要注意其挑战性,

这个驱使下我学习归纳了几个趋势。

最近还有一些发展,就是我们所说的可穿戴式。这种可穿戴式利用了人的生物的肌腱,神经的传导,包括情感等等。

所以未来趋势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是生物和生命精准;一个是肌腱;一个是人工现实;还有一个是大健康。

但我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看,在推进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下面这三个创新机制。

我经常跟政府的领导交流,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效校,医院企业合作,高校。然后商品是需要企业,这个形成要5年以上,包括各种各样的的标准,包括关键技术,临床实验,包括许可证申请。如果是的话,我们加强可持续投入。达芬奇22个亿美金销售额,每年8%的研发,这个强度多大?大家看得出来。所以这个上面风险大。需要有高瞻远瞩基金和政府引导才能发展。

这里面要由学校里的技术驱动,工程驱动变成临床方便使用的应用驱动,这是一个转化,从原形样机原理验证到商品商业模式的转换。这些东西都是在不同阶段发生的,所以要建立这样的一种机制。

因为医生的话,技术人员要听懂,技术人员的话医生要听懂,经常发生怪圈,医生认为很难的,工程师觉得容易,医生觉得难的,工程师觉得非常不容易。

最后说一下我们的研究所。20年期间我们和很多医院做了合作,包括301等等。我们率先主要在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我们认为15-20%今后可以微创,不需要开颅,内部装米粒大的病灶点,根据相应的病情放入同样同位素,这样清醒了手术,两三天可以出院,大大减少风险和这样的一个医疗的成本。

……

当然还有利用这个Nino-Ninebot两轮车,可以在轮椅上,这是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的,目前非常的成功。

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服务机器人相对弱势,一些投资人和从业者在去年大热的个人消费机器人碰壁后,把眼光放到了机器人跟具体应用场景结合更紧密的场景中,比如自动驾驶机器人,餐厅服务机器人,以及本文的医疗机器人。

王田苗教授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达芬奇医疗机器人成功的背后原因,提醒我们在最近医疗机器人大热的时候,要踏入这个领域还得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一个可能需要准备10年才能盈利的领域,这是一个需要和医生长期捆绑的特殊领域,这是一个需要商保护航的脆弱领域,这是一个大公司掺和都不一定能成功的棘手领域。

如果你要准备着手,就要准备好长期备战的状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雷锋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