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配易:真正的人工智能投顾寥若晨星

2649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自从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之后,人工智能技术这一话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金融领域,随着A股难以捉摸的起伏,这股人工智能投顾热浪也愈来愈大。其中,呼声最强的莫过于人工智能投顾在资本市场。眼下,国内的人工智能投顾公司正如雨后春笋一般生长开来。

  即便人工智能投顾的概念再火热,也不得不承认它的舶来品身份。然而,很多公司将这种投顾模式搬到中国以后,并没有根据市场做出正确的调整,而是完全的照搬照抄;更有一些公司,打着智能投顾的大旗做着名不副实的业务。真正的人工智能投顾产品已经寥若晨星。

  资配易董事长张家林指出,在中国市场,照搬照抄美国的模式非常不可取,也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长此以往,市场上就开始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滋生出很多伪人工智能投顾。真正的人工智能投顾在于,能够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通过海量数据进行计算,从中挑选出合格的投资组合供投资者选择。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用在当下的人工智能投顾市场,仍不违和。

  自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在国内市场上风靡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经诞生了数十家人工智能投顾产品。阿里、百 度、京东不少互联网科技巨头也纷纷染指人工智能投顾方面的布局,而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及金融机构也都纷纷看准这块蛋糕,意欲分食。2014年到2015年,国内人工智能投顾产品集中爆发,发展趋势十分迅猛,诸多公司退出了丰富多样的人工智能投顾产品。

  从目前市场人工智能投顾类产品的模式上来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为用户解决如何建立与风险匹配分散化投资组合问题的独立第三方智能投顾产品,比如资配易、蓝海智投、弥财等;互联网巨头创建的财富管理应用,比如百 度股市通、蚂蚁聚宝、胜算在握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品,比如平安一账通,广发证券的贝塔牛。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投顾的概念越来越热,很多人工智能投顾产品开始出现异化,甚至很多产品知识只是打着智能投顾的幌子在挂羊头卖狗肉。有一些公司通过简单地市场包装后,为客户推几只股票,就敢称自己是人工智能投顾;还有一些公司,运用人工智能投顾的“外衣”,实则做一些P2P等非人工智能投顾的业务,甚至销售理财产品。

  在张家林看来,伪人工智能投顾早晚会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被淘汰掉。按FINRA标准里有明确的规定,证券类的资产管理才是智能投顾的业务范围,像P2P、银行贷款都不是证券。国内虽然没有对证券类资产权威的定义,但应按标准类资产和非标资产来进进行划分。标准类资产投资可以由人工智能投顾来实现,五六十年代,市场为了解决资产管理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的问题,诞生马克维茨投资组合理论,这也为今天的人工智能投顾提供了金融理论支撑。但目前还没有人工智能投顾能够完成诸如个人贷款等形式的非标类资产管理。这类资产加入配置,有些不合理。

  作为从业者,张家林认为,无论从资金还是人才、精力,智能投顾是一个投入很大的事业。市面上有些公司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个智能投顾产品,这在从技术层面是难以实现的。有些公司是把投顾和智能投顾混淆了,仅把一些自动化操作称作智能投顾。比如有些产品只是根据用户的条件,筛选一些可能的投资方案,并未有真正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学习。

  

  2010年左右,人工智能投顾兴起于美国,以Betterment和Wealthfront为代表的两家公司开始面向个人理财用户推出基于互联网技术与算法的资产管理组合建议,包括基金配置、股票配置、股票期权操作、债权配置、房地产资产配置等,人工智能投顾时代由此开启。

  人工智能投顾时代的开启使得两家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迅速壮大,数据显示,Betterment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50亿美元,成为行业领头羊;而今年2月底,Wealthfront的资产管理规模也已经近30亿美元,2015年1月仅为18.3亿美元。

  花旗发布的报告指出,2015年底智能投顾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187亿美元。未来十年,将上升至5万亿美元。除了Betterment和Wealthfront,美国市场又开始纷纷涌现了Personal Capital、Schwab Intelligent Portfolio等企业。

  此时,中国市场也已经诞生很多人工智能投顾产品,甚至有些产品在诞生的那一刻就直接对标美国市场的产品,他们的口号大多是:做中国的Betterment,做中国的Wealthfront,打造中国版Motif,打造中国版的Kensho。然而,这种照搬照抄的模式并不可取。

  东吴证券的研究报告分析称,中美的投资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投资产品、监管以及投资者是最关键的三大差异。美国被动投资产品丰富,ETF体量大,品种齐全。据美国投资协会(ICI)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4月底,美国ETF管理的资产规模达2.19万亿美元,存量数量1630只;而中国ETF产品数量和体量都非常小,据Wind统计,截止2016 年5 月末,中国市场共有131只ETF,资产规模仅为4729 亿元,且主要是指数型ETF,难以分散风险。

  此外,中国的股市波形动性大, T+1的交易制度,缺乏做空机制等均限制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

  而监管和投资者上的差异更是一目了然,美国智能投顾公司受SEC监管,一旦获得投资顾问牌照,既可提供投资建议服务,而国内由于法律法规的问题,人工智能投顾尚无法代顾客交易;美国投资者大多数是机构,且更倾向于通过稳定的投资风格追求长期回报。而在国内的投资市场,散户投资者占多数,散户投机性强,赌性大。人工智能投顾产品需要进行市场投资者教育。

  显而易见,基于市场环境的不同,人工智能投顾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美国的模式,否则终将会戴着人工智能投顾的帽子而被市场淘汰。

  

  一方面是技术,一方面是市场。当产品同时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和顺应市场的应用后,才能够否抢跑到卡位。

  事实上,虽然国内的人工智能投顾技术起步要晚于美国,但是从技术的成熟度上来讲并不逊色于美国。只是缺乏原创的人工智能学习算法,如何把不同的技术进行有效的组合,并找到该技术的应用场景应用到系统里去,是目前人工智能投顾的挑战。

  在国内市场的产品当中,资配易算是全球唯一一款针对A股10的500次方策略空间的人工智能投顾产品,是按照人工智能系统标准架构与证券投资任务环境要求开发的一个可以独立运行在云端的系统,它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投资者,也有机构投资者。

  来自资配易的数据显示:在行情并不乐观的情况下,7月份的人工智能模拟大赛共有19620人参与,投资总额超过19亿,其中收益率最高达15.45%。而同期大盘的涨跌幅为1.6%,沪深300涨跌幅为1.58%。

  这款产品之所以能够领跑行业,主要在于其基于大数据的算法和计算能力远远高于行业。有用户反映说:“它绝对是科学的计算,并不是一味的指引你买入或者卖出,它真的会结合行情来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比如行情不好,那么就没有策略产生。让你立即克制自己的投机情绪。”

  AT.Kearney公司对2020年美国智能投顾市场渗透率给出达到5.6%的预测,招商证券预计2020年国内市场渗透率以3%计,参照《2015年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报告》给出的174万亿元的管理资产总规模预测值,则人工智能投顾市场资产管理规模约为5.22万亿元。以人工智能投顾管理费率以平均水平0.2%计,则行业年收入规模约104亿元。

  未来,对于人工智能投顾市场而言,还是一场盛宴,也必将是一场恶战,行业可能会面临洗牌、整合。而那些伪人工智能投顾产品终将会被市场抛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原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