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器人产业将迎“奇点” 我国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中国智能制造网 2016-08-30

机器人人工智能市场竞争

1263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2016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奇点”,即一个涉及人工智能且具有自我意识的计算机和系统。从机器人奇点这一角度出发,机器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许才刚刚开始。

  

  随着语音、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新材料的发展,全球机器人市场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球机器人的范畴也极大地得到了扩展,从以往最早汽车制造开始采用的,到现在各种先进自动化机器人在各行业的生产流程中得到大规模使用,例如3C制造、医疗健康、零售、军事等领域。还涌现出了诸多和虚拟机器人的产品形式,如幼儿教育机器人、等。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各机器人系统之间会进行更自动化的整合。看到了这一广阔前景,同时也为满足各行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对机器人的研究和投入。根据知名科技调查顾问公司Technavio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预测,2016年至2020年全球机器人行业的研发投入复合年增长率将会超过17%。各大科技公司也在机器人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并购和投入布局。

  另外,2016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奇点”,即一个涉及人工智能且具有自我意识的计算机和机器人系统。从机器人奇点这一角度出发,机器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许才刚刚开始。

  

  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企业客户层面也得到了认可,中国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巨大。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3C制造业密度仅11台/万人,比起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未来仍有几倍以上的提升空间。但就产业链来说,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多集中在下游系统集成环节,随着国产机器人厂家在控制器、伺服系统和减速器上自主研发生产逐步实现,预计未来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速度会加快,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机器人是伴随着近年遭遇迫切转型需要的制造业而为中国公共舆论所关注的,与此同时,也被寄以了替代劳动力、提升制造业乃至工业水平等厚望。如此热潮之下,机器人产业园在全国各地涌现,装备制造企业纷纷转向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争相表示要引入“机器换人”。以格力和美的集团为代表的众多传统制造企业,为应对人工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均不约而同地投资购买或自行研发智能化设备,以“机器换人”。不同的是,中小企业通常只有能力购买,而大型企业有能力做研发。像格力与美的这样的区域标杆型企业,通常会在政府的引导下走得更远:巨额投入以谋取在市场上抢下一块份额。

 

  目前,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兴建机器人产业园,但这些园区布局缺乏差异化。目前,我国大部分机器人产业园内的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大多数企业是初次投资,产业发展雷同,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全球差异化竞争中处于劣势,容易错失发展的良机。

  除了产业园区建设情况的不理想,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如顶层设计、技术攻克、人才建设等挑战。针对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业内人士建议,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规划设计,联合企业共同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跨越发展,离不开强大技术的支撑。因此,一方面要针对现有技术进行梳理,加大培育自有核心技术的力度,保证核心技术的自有知识产权化,避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主动引入对产业发展有利的国外先进技术,形成完备的相关技术供给渠道,保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智能制造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