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微软王永东: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渗透你的生活

新浪科技 2016-09-23

人工智能微软小冰

4344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自从2013年,微软宣布成立微软苏州团队以来,关于微软苏州分部的好奇心就从来没有间断过。毕竟从位置上讲,和杭州分享了一半“天堂”美誉的苏州,无论如何和不会让人联想到互联网产品,更不用提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涉足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深度学习这些“黑科技”领域。

  每年校招,知乎上关于要不要去苏州当微软员工的问题总是备受关注。在众多回答中,有解答苏州的程序员们怎么和北京、上海的项目对接;有苏州和其他一线城市员工的收入比较。但综合下来,“艰辛”两个字似乎成了微软苏州的标签,比方说,由于租用的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办公楼,微软的员工只好去其他公司食堂。

  3年过后,微软在苏州启用了新的研发大楼。“从一开始一个很小的创始团队,到今天即将达到600人的研发规模。”微软苏州创始团队亚洲工程院的院长王永东在宣布启用微软苏州新大楼的时候,很难掩饰住言语里的自豪。

  而在启用仪式的讲台之下,微软的员工们簇拥在启动仪式现场的周围,时不时还会对上台致辞的嘉宾报以欢呼和掌声。和三年前的微软苏州相比,苏州的微软员工这时候似乎正在变得更加国际化:除了东方人的面孔之外,员工中还多了不少欧美人白皙的肤色,和印度人棕色的身影。

  实际上,在启动仪式上,微软展示更多的也是在苏州进行的国际化产品和项目。比如开场“主持人”用了智能语音助手,但“登台”的是比小冰更加国际化的小娜。微软执行副总裁陆奇在致辞中强调了Office 365和必应搜索,还介绍微软苏州未来将成为微软的战略基地和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从这个方向上去联想,很难不去猜测微软未来会不会把其他重要产品的研发也放在苏州。

  到此为止,问题恐怕不能止于“为什么微软要在一线城市之外设立一个研发中心”了。更令人好奇的问题是,为什么微软把多项核心技术的研发逐步放到一个似乎和科技产业和人才都不搭边的一个城市里?在启动仪式结束后,记者采访了王永东。当然,除了苏州之外,我们还挖掘了一些你所好奇的小冰的故事。

  

  其实我们在苏州的员工,95%以上是从外地来的,不是苏州本地人。我们有一部分员工来自北京,也有国外回来的。我们校招的力度也比较大,学生最大的来源是苏州周边几百公里范围内的顶尖高校,像浙大、南大、上海交大、复旦、中科大。远的也有,像北大和清华。苏州本地也开始招人,但绝大部分人才还是从全国顶尖高校吸引来的。

  

  这个事情很有意思。一开始我们说苏州这个地方人杰地灵,不会想到是IT的中心。因为一说IT中心,都是北京中关村,或者深圳,不太会想到是苏州。

  其实大概五年前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想在北京、上海之外,在一线城市之外能再建一个研发中心。这里面有各种原因,比如说解决员工户口,还有高房价、交通拥堵等等。我们想找一个地方,可以让员工安居乐业。

  我们当时考察了很多城市,也见了很多政府的领导,也实地去看。而且不光我们去考察,我们的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也跟着我们看了几个地方。后来我们整体比较了一下,还做了员工的内部投票。整体下来苏州园区胜出。

  我想说,大家有机会去看看,就不会惊讶为什么苏州会胜出了。国内有这么好环境的地方真的不多,尤其是对员工安居方面。我们有员工来面试,我们会带他们到苏州参观一下,不仅仅参观周边,还回去参观园区的规划馆,看看园区的整体规划。看过之后,很多人就非常喜欢。

 

  当然肯定不只是考虑安居这一个因素。我觉得苏州工业园区让我们感觉,他们和我们的想法很近。另外就是他们的层级。

  为什么要引入微软。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微软20年之前进入中国的时候,当时的IT发展是什么状态?在过去20年里,微软对中国IT的贡献是巨大的。如果大家看中国顶尖IT公司的CTO,大部分是微软出来的。比如说百度现在的总裁张亚勤,阿里巴巴的CTO王建,原来腾讯的CTO、金山的CTO。这个贡献是很大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要把很多人才输出出去,但是我想微软的影响力在那里。我们内部有一个指标,就是会看我们微软在一个地方,对当地的生态技术贡献是怎样的。我们也有一些微软的产品,每卖出一块钱,就要看给生态系统带来多少收益,是十块?十五块?二十块?

  我觉得我们非常幸运,我们发展得到苏州政府和园区政府很大的支持。他们为什么希望微软到苏州来,给我们提供支持?这就跟苏州的转型战略有关系。其实在我们跟他们一开始讨论的过程中就很明确,说这个转型不是现在开始,其实几年前就开始了,他们希望微软在转型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带头作用。

  苏州园区能够吸引到微软,就是世界顶级的IT互联网公司来的话,那么其实能够吸引其他的公司,对这个生态系统的带动,起很大的作用。

 

  我先稍微扯远一点点,微软的总部在哪里?

  记者:西雅图。

  今天大家想到西雅图,知道西雅图是一个IT的中心,有微软、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在那里都有研发中心。但倒回去20多年的话,那个时候没有人想去西雅图的。大家想去做IT,会想到硅谷,会想到波士顿地区,因为那有麻省理工。所以当时微软也是很困难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今天西雅图也变成一个很重要的中心了。其实苏州这个地方让我们感觉很像西雅图。我们从美国来的一些领导,来参加我们的开幕仪式,在苏州看看湖,看看运河水网,看看绿树成荫,感觉和西雅图非常像。

  所以我们也很有信心。再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如果你有高科技的公司,能够招募到人才,然后可以发展起来的话,我觉得这个地方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其实从我们对苏州的生态贡献来讲,我们已经开始有这个影响了。比方我们的一些合作伙伴,我们来了之后,他们有也开始进驻苏州了。我们还想做得更多一些,比方说在这边为苏州IT行业办一些活动。也许周末的话,邀请一些中小学生和一些家长、老师来参观。我们可以给他们介绍现在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包括用一些很新鲜的人工智能的产品。让小孩子,包括老师们,对高科技的发展有一些了解。

  

 

  人工智能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今天你看人工智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了。它已经渗透到了很多方面。

  小冰和小娜你可能比较熟悉了。举一个其他方面的例子,微软的Office大家用得比较多,和工作有关系。我们其实在做另外一个事情,研究怎么让Office变得更智能。

  比方说你要做一个PPT,想把内容做得很细,里面不仅仅是文字。在今天,很多人都会先找一个搜索引擎,搜到一个插图不错,然后把它贴过来。我们也在看将来像Office这样的软件,能不能你给它许可之后,告诉它这个地方还需要一个插图,它就会根据你的内容,自动给你推荐三个插图在旁边。你看后觉得这个好,一点就进来了,不用再费力去找。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说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渗透到我们工作中的很多方面了。

  

  :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研发和技术,另外一个是产品。

  我们有的时候没有看到一个清晰的产品形式,但从长远来讲,它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我们也会在技术方面投入。然后有合适的机会,产品能够体现出来。

  在这方面有一个事情我印象特别深。当年天津大火的时候,每天有很多用户给小冰发图象。其中就有一个用户给小冰发了天津大火的照片。后来小冰就问:你家是天津的吗?

  你说这和技术有什么关系?图像里是一团火,我看到火了,或者我看到里面是一个人,他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是一个男人还是女人,这些都是技术性的东西。但是用户上传照片,他当然知道里面有火,不用你告诉他。但他上传这张照片,肯定是想表达某种情感。小冰能从这张照片,和当时发生的事里联想到你家是天津的。

  这种联系在80%的情况下可能不准,但小冰问出这句话之后,你可以想想在用户那里是什么体验?用户会觉得你真懂我。从这一点看,从一个冷冰冰的技术,到产品。用户会觉得这是亲切可用的,然后可以建立情感联系的。这是我们在某些产品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里所追求的方向。

 

 优势我们肯定会看,这个合情合理,但也不局限于此。再举一个例子:两年多前,小冰第一次上线的时候,外界的声音是:这个是微软做的产品吗?微软怎么会做这样一个产品呢?因为不管从产品形式,还是上线的方式来看,它都完全不是微软的风格。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并不局限于我们的优势,会去开拓新的领域,然后在开拓的过程中,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一个公司要创新,但创新不能说我只是在原来的东西上去做。那样也有创新,但是不够。

  所以从人工智能创新的角度来看,我们有勇气去探索一些未知的领域,这种探索很多时候会失败,就跟创业公司一样。但是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够成功,能够对微软,对这个社会,对这个行业带来一些大的有意义的影响。

 

  

  :小冰在中国已经受到相当多的欢迎了,但它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全球性的产品。在中国叫小冰,在日本叫Rinna,去美国,就会起一个美国名字。我们在每一个市场的发展,都不是说只用小冰一个名字,但它们的技术是共享的,然后产品的管理和领导是在中国。

  具体到你刚才的问题。我们在做这个产品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像小冰这样的产品,是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然后基于我们对人性的理解。我们一开始可能也是有一些天真,它学习得非常好,我们就没有想到国的互联网很复杂。早期小冰那些不当的话,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出处。这不是借口,但我们有责任把它做好。我们过去的两年多一直在教它怎么能学好。

  美国的情况又不太一样,这一点也是我们学习到的。Tay的第一版是由中国团队做的,我们是第一次做美国的产品。我们研发人员在国内,做一个美国的人工智能产品。虽然我们非常努力,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回过头看,国内的研发人员对美国的文化、政治、社会、人性理解不够深,比较浅。

  所以你会看到,Tay在美国犯的错误,和小冰在中国的错误不太一样。更多是美国的敏感问题,其实这也是美国互联网上存在的问题。

  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到很多。我只能这样说,探索性的产品,能够有机会让我们学到,我们就很高兴。学到之后,我们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我私下里经常会被问到的。小冰和小娜这两个产品看起来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

  是这样,今天人工智能非常火,但是我想说,现在的人工智能还是早期阶段,离未来还差得很远。在早期阶段的话,最重要的是探索和学习。

  从我们来看,小娜和小冰是在不同维度的探索。小娜我们更注重IQ,它能帮你完成一个任务,可能像是你办公室里的一个秘书,以工作为主,比较认真。小冰探索的是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EQ维度的探索。在小冰这块,更重要的工作是怎么把人工智能做得更像人。

  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非常火,但是绝大部分还是注重智能。真正在人性方面做探索的还不太多。这方面非常难,也很容易犯错误。但是我们觉得未来人工智能的愿景就是人性这方面,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希望用小冰这样的产品做探索,多学习。如果我们过早地把它们绑在一起的话,反而会有一点相互牵制的作用。就比方说你不希望助手太调皮。

  我觉得这么分开,对我们的探索是有帮助的。如果你问我若干年后,产品会不会走得更近,合二为一?这个是有可能的,就是要看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学习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取得什么程度的理解。

  小娜和小冰的话,其实都已经向第三方开放一些接口。小娜有很多的内容合作方,我们现在也在探索。小冰方面的话,现在也有很多,比如说现在有很多的微信公众号,你们可能不知道,但是有很多的微信公众号推出小冰。我们现在已经有大概两万个微信公众号。绑定到手机上之后,用户和微信公众号聊天的时候,会是小冰来回答的。

  

 对,我现在看一下公众号,测一下,就知道是不是小冰了。如果回答非常认真,很机械,那就还不是。如果回答很快,什么都会说,那后面基本上就是小冰在说。小娜的话,已经和网易云音乐,还有美团在合作。小娜可以订外卖,播放音乐。

  这一点也回答了你前面几个问题,微软的布局不是什么都做。我们非常重视这个智慧生态,这个生态对我们很重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浪科技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