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资本王木:机器人行业呼唤领军者

中国工控网 2016-09-27

机器人投资投资资本

1602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针对行业的投资,不同阶段投资思路完全不一样。比如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依托人口红利已经完成了众多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期间也培育了大量的投资机会,造就了老牌投资机构的成功,并形成了中国的大国经济思维,但目前中国在多个行业已经脱离了发展初期的阶段,甚至在一些方面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和优势,比如汽车市场和互联网应用市场,这些都是基于前15年的积累所得。基于这样的宏观分析,新的投资热点也将逐渐转移至更高层次的基础搭设,去匹配新热点的发展复杂化、多元融合性的发展需求。

  王木作为协同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任深创投投资经理、总裁秘书,拥有近10年创业投资领域专业经验,过手项目超千个,目前联合管理基金规模近10亿元人民币,主导和参与投资案例包括:东软熙康、银信网银、新雷能、科隆新能源、华大基因和有为化学等。他回顾过去两年,中国兴起了一个词,叫做“风口”。从一般认知来看,风口其实就是投资热点,这是市场经过自我生长后自发的选择,存在自我救赎和自我突破的原因,但也必须承认,这是市场的决定。但风口是一个假的概念,是后知后觉的总结,而不是前瞻。对早期投资而言,总结是不足的,前瞻才是获利的根本,但前瞻充满了风险,需要把握一个度,那是大胆与冒险的平衡点,我们的选择是——捕捉热点,更要看热点背后的规律!

  王木表示,好的投资需要独到的眼光,也依托专业团队的支持。他所在的协同创新基金是是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协同发起设立,由中国著名投资人李万寿先生领导的专业团队受托管理的系列化、专业化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部在深圳前海,同时在北京、武汉、卢森堡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主要业务为投资管理、资本运作、上市公司并购业务、股权投资业务、项目孵化、地产投资与融资顾问、财务顾问等,核心团队全部拥有10年以上的投资领域和风控专业经验。

  

  目前,在资本的热捧之下,智能创投行业充满了浮躁的气息。协同创新基金总经理王木表示,在他看过的众多智能机器人项目中,很多创投项目在和投资人谈的时候喜欢拿整机估值来说事,结果深入了解发现核心技术是别人的,其实也就做个半成品出来,更有甚者根本就是一个组装商,拿着整机提高估值然后忽悠投资人。

  另一方面,许多项目的创始人前期踏踏实实的做产品,但是一旦涉及到金钱收入,所有的梦想和热血都退避三分。通过热门的众筹方式开发的产品总是一次又一次的“跳票”,不仅消费了用户的信任,对整个行业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在智能机器人的行业中,更多的创始人选择孤胆英雄式的单打独斗,在技术方面很多也只是选择一个方向来突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牛的,与其他技术无法完成合力,不仅影响产品的研发进度,也影响产品的最终使用效果。往往越是颠覆式的、突破性的创新就越需要更大的格局,不只是技术,还有产业链上完善与融合,智能机器人行业也呼唤领军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的主办单位——深圳市产业创新投资协会,这由众多上市公司、产业龙头企业、政府部门、大型金融机构等发起成立。协会举办更多针对产业的主题活动,如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和文化产业等,致力于打造产业投资平稳快速发展的交流平台,推动产业升级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为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在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对项目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协同创新基金总经理王木认为,对行业本身的深刻理解是投资取得成功的基础,在他的投资逻辑中,即使是早期的投资,也必须对一个行业进行充分的剖析,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项目海中寻找到那可能通往成功彼岸的那艘小舢板。

  在项目投资的过程中,特别是早期的投资。项目的失败概率还是很大的。针对此类情况,王木表示项目的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是通过设计不同的投资手段尽可能的降低投资风险还是能做到的。对于早期的项目,投资人更多要抱着孵化培育的心态来做,设置项目进度关键节点,提高投资频率,降低单笔投资金额,逐步的引导项目走向成熟。对于那些进度完成比较好的项目,甚至有可能这个月刚投完,下个月接着投资。目前,智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还不是特别完善,基金的投资更多还是从产业思路方面进行布局。这是一场盛宴,不是因为好玩,而是机器人行业是系统工程,能拉动整个工业的发展。抓住机会,专业投资,放弃侥幸心理,才能在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得到成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工控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