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推翻“三座大山” 安保机器人“钱”景可期

中国智能制造网 2016-10-17

机器人安保机器人人工智能

1592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当前,人工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巨大的安防市场需求驱动下,安保行业将成另一个爆发点。安保作为安防行业的高端智能化产品,其便捷、安全、智能等特性,势必掀起安保行业新一轮的智能化变革。

 

  随着世界机器人大会召开在即,这项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产业,又再一次掀起人们的热议高潮。作为智能机器人中的重要一员,安保机器人近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站上智能安防新风口,并受到强烈关注。

 

  在大众传统观念里,“安保”一词立即就让人们联想到了小区门口,中年男子、皮肤黝黑、异地口音的保安,他们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群体。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第三产业中“大展拳脚”的安保行业,对爆棚式发展的背后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安保行业缺口大。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保安员数量已经超450万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但事实上,安保从业人员不足需求量的80%,需求缺口不少于112万人。与此同时,这个群体也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人员流失率高,据北京市保安行业去年的统计,一家单位一年聘用100名保安员,那么就需要再准备120名保安员作为‘替补’,不然难以满足安保需求,跳槽率达到120%,可见人员流动性非常高。

  第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目前,国内的安保行业准入门槛偏低,一般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不良履历即可录用。据调查显示,安保人员中大多是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初中文化占60%,高中占25%,大学占5%,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第三:保安“老龄化”趋势严重。不难发现,在许多小区、园区、厂区等公共场所,大多都是“50、60”一代的老同志在“守摊儿”,一般年轻人只会拿这当“跳板”。相关调查表明,从业保安年龄20-30岁占20%,31-40岁占25%,40以上岁占55%,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势不容乐观。

  正是基于当前的这“三座大山”,安保行业市场面临的困惑需亟待解决。而随着人工智能安保机器人的出现,安保机器人作为智能安防中的重要一员,它可代替更多的劳动力,成为产业升级或变革的重要工具,传统商业的安防模式将逐渐进入机器智能化时代。

 

  在传统的安防体系中,主要是依靠人防和物防。在人防方面,人的缺点也很明显。有麻痹大意,有监守自盗,有懒散不作为等问题。还有物防,比如监控,监控安装一般都是在固定的位置,存在监控盲区,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下,传统安防体系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智能安防的强大需求,亟待技术转型。

  此外还有一点,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紧缺,尤其是晚上巡逻和环境恶劣的地方(如北方寒冷低温区域的巡逻、油田油井值守、铁路桥梁值守、重点保护区巡逻)进行安保场所,安保人员缺口更大,促使得我们考虑有没有可能用机器人来代替。

 

  随着机器人产业持续升温,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安保机器人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中国制造”要向“中国智造”转型。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与市场亿万“蛋糕”的催化下,传统制造企业纷纷掀起了“换机潮”,用机器人取代人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而对于严重依赖人力和监控设备的传统安保行业来说,这一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安防行业的迅猛发展,不少企业开始涉足机器人产业,加入到机器人产品研发的队伍。然而,目前能自主研发出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机器人的企业为数不多。据笔者了解,安保与安保巡逻机器人均是基于安防产品。如安保巡逻机器人可以与现有安防体系结合,实现24小时自主巡逻,具有全方位音监控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了园区安全盲点;并可进行智能分析(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后台人员,且能提前预警,防范于未然。可广泛于园区、展馆、公安系统、危化企业、核电站等场所。

  安保服务机器人,可实现音对讲、室内无线导航、人机交互、人脸识别等各项功能。白天它是“客服人员”。夜间,可实现自主监控巡逻、异常声音报警、夜间值守等安保功能,秒变“安保人员”。目前该安保服务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银行、商业中心、政府、社区等场所。

  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巨大的安防市场需求驱动下,安保行业将成另一个爆发点。安保机器人作为安防行业的高端智能化产品,其便捷、安全、智能等特性,势必掀起安保行业新一轮的智能化变革。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智能制造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