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尔彬:《走向人机协同的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

中国机器人网 2016-11-28

机器人协同设计

2996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2016中国国际论坛上演讲嘉宾广州瑞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尔彬先生就目前经济环境、实体工业的情况做题为《走向人机协同的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的演讲,向在场嘉宾和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心得。以下是演讲整理文字:

  我的报告分为三部分,首先谈谈我们国内的环境和实体工业,这些曾经被轻视,现在又回到我们的焦点视野。实体工业是经济的基本面,大家看到的通常是经济的高层,我们现在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但实际上基础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的实体工业是要做整个产业的基础,以美国、德国、中国三个国家为例,美国并没有实现它的制造业,它想成为的是先进制造业的复兴,当然它的战略更向深、更向远处发展,代表性的就是分子级制造。

  德国,大家知道是德国提出来的,所谓工业4.0是德国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战略,巧合的是德国也有一个数字化战略2025,这是德国政府性文件,其中提到德国2025年的数字化战略要走向前列。中国现在则是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强国战略。

  今天要讲的重点是中国制造的现状。在西方,从以机械化为代表的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电气化时代,到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模式,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谓的信息时代,是逐步发展的。特别是信息时代,变化相当快,之前有手表式的计算器,从二战到7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非常风行,今天已经像瑞士手表一样成为收藏品,它就是一种典型的、从机械模拟化到信息数据化。

  不说中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的蒸汽机、蒸汽火车,据报道最后一辆退役是在2000年初。我们从所谓的第二次电气化革命,到第四次革命,实际上是同步在进行的,所以我们展望未来的时候不要忘了基础环境。当然中国制造2025有十个重点发展领域,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在这些领域里,有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根本导向。

  首先是信息制造的4大要素,其中有一点就是,所有有关智能制造的技术革新必须纳入智能化的概念和实践。从发达国家的趋势看,虚拟技术和虚拟制造技术不仅仅是仿真模拟,这个概念从产生前期到后期都已经进入虚拟技术的建设,我们同行也可以关注研讨。

  今天会上也说了,机器人的研发制造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标准,相关数字我们都非常了解,按产业工人来计算,研发制造速度快的国家机器人保有量达到200-400多台,世界平均水平是在66台,中国是在世界平均数一半多一点的水平上。这透露了两个讯息,一是中国基础差,第二就是中国人口多。无论从哪方面看,机器人市场空间都很大,以为代表的新增、销量、保有量都呈上升趋势,可能后面的三到五年里会继续快速增长。

  纵观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今天上午会议上也有谈到,首先说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里面是重要抓手,但不是全部,我个人理解不能把机器人神话,或者扩大化。但是作为一个趋势,中国机器人发展必须要从它的幼儿时代开始成长进化。人类也是从幼儿时代开始的,那么现在人类的发展速度比以前快很多,特别是近200年来。所以机器人也要把握时代飞速发展的势头,顺势而为。

  今天会议主题讲“人机协作、人机协同”,这个话题跟机器人发展趋势相符合,因为没有人机协同的机器人,等于人类找的一个对手,一不留神就会被他伤害,这在过去也曾经发生过,进入现代,人类想要继续发展,肯定不做机器人的对手,而是他的伙伴。人机协同是未来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从机器人的幼儿时代培养成人?”这是机器人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的作业、生产模式正面临着改变,人机关系也带来一个全新角度的全球课题。真正高度的发达可能是在一个平台上面,有时候是一种新物体的产生、有时候是一种新集成方式。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许多新技术都需要我们去探索。

  机器人经历了“幼儿期”,从感知阶段向智能化阶段发展,这个方向确定后,因为智能化技术和产业所要求的技术含量非常高,所以目前还没有达到,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现在机器人往智能方向发展,越来越多是人机协同的条件

  我们知道现在机器人做的事情,其实是很简单的。我们怎么提高它?比如说一个复杂的、非结构的、柔性的、随时可能改变尺寸形状的产品或者部件,它完全地自动化生产,现在还不太好解决的。国际上也展示过相关的技术,实际上只是研究的方向,我们的产品也好、生产活动也好,怎么样跟“机”协同起来?要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多的,如果达到合格程度,应该会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进步。

  这些课题已经存在,从概念上来看:首先,物理上的协作,属于一个软性的协作。之前的同行朋友也展示过,人和机器怎样的互相感知和互动,更多偏向于物理性的,从意识上的互动,至今还看不到突破的迹象。

  人机协同是有需求的,有人的可能性,比如说精密装配,机器人无论怎样发展,都有它的局限性,还有工业、医疗、生活方面,医疗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很多助力性工作是机器人可以代替的。在北美看机器人手臂,装在断肢的人身上,这个手臂可以用来吃饭、喝酒,甚至可以用中国筷子夹菜。

  说到协同也好,协作也好,机器人在智能化协同方面,更进一步的是感知、一些算法、思想层面上的一些协作等,这是更深层次的。总之人机协同关键技术,无论什么技术,它必须具有一定的感知技术,我们刚才说到一些触觉、视觉都属于感测的一种。

  说到传感技术,应该说是现在国际上发展最快的,它的技术种类之多,市场之大,可以达到千亿美元规模以上,这都非常有意思。据我所知,德国、日本对传感技术更感兴趣,也做了更多。甚至有些只有一、二个人的公司,因为产业的形态的网络化,不需要一个公司什么都有,就能够在某个传感领域,比如说电感传感,做的很细很专。

  说到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中跟企业相关的,都是比较熟知的领域,关键技术也很多,比如有关人工智能过程的一些算法,这里就不一一展开。

  最后一点,机器人控制系统技术,和我们在做的一体化控制系统技术相关,我们做机器人本体的企业对这方面更了解,这也是瑞松科技正在做的事情。将来在人机协同关键的控制点上,能够做得比较宽。

  这是我们一体化控制系统,控制器是基础部分,是可以扩展的,它已经简化了。

  与传统的控制器相比,瑞松科技的控制器具备一些不同的特点。这是我们瑞松科技一体化控制技术的特点,人是以意识能力为上、为先的,是软性的,其实机器也应该这样。

  瑞松科技的机器人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其模块、相互关联和结合上,包括前期仿真,过程的智能化,到我们可能实践的一些网络化,我们让所有的站和线都会进行监控,进行在线的一些服务。

  这是激光3D视觉技术,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这是实际的案例,已经在本田的制造装备进行应用,这在国内也是比较领先的,精度上可以实现在线实施从寻位到涂胶的过程。在之前这个检测非常笨,一个工位要用6到8个相机,现在不需要了,有一个就够了。

  说到人机协同,这是典型的人机协同。这是我们为机器人搅拌摩擦焊应用做的一套系统。搅拌摩擦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申请了专利,现在专利过期,中国可以做了,我们就利用机器人系统合成搅拌摩擦焊,这是绿色环保的,特别适合我们目前的新材料的应用。它的焊接工艺方法比较成熟,但是高投入也是一个问题,现在正在优化这个问题。但是这个系统有独特优势,特别适用对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以及不同系列铝合金连接。

  广州瑞松科技现在600来人的队伍里面有200人是研发设计人员,从机器人技术、应用软件、关键部件、系统应用、系统集成各方面都有。我们有三个主营业务,一个是机器人自动化、汽车装备,焊接。我们的研发投入,这两年都在营收的4%到5%的范围,增长率都是在30%多一些。我们走的路是在国际品牌资源的结合点上,我们是一个民营股份制企业,但是我们有一家控股的中日合资企业,主要从事白车身装备生产线的,有一家控股的中德合资智能装备企业,日本、德国的制造技术在全球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我们跟这两个国家有实质性的合作,也会促进我们企业的技术发展。

  非常欢迎业界的同仁们与我们交流,因为技术也好产业也好,都是一个融合、甚至跨界融合的时代,对于一个企业发展也是这样,必须要跨界融合、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机器人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