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到底何时能实现?

机器人砖家 2016-12-02

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

996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业“代替人”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那么何时我国才能真正实现?

  当前,各种技术革新、资本流动等瞬息万变,在一项新技术或一个创业者就可以颠覆整个世界的时代,整个工业生产处在了一种极端复杂的环境中,这也就使得对普及时间的预测变得异常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从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强国入手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对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时间进行粗略的测算。

  机器人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机器人普及率以及自动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公布数据称,到2017年中国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其他国家,但是在机器人密度上却会被工业化程度更深的国家远远甩在身后。在中国的制造行业,平均每万名员工将对应30台机器人,而这一领域的数字在韩国、日本、德国和美国分别为437台、323台、282台和152台。

  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成功研制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并被迅速在了汽车工业领域。美国工业机器人能够发展起来要得益于自由市场经济的有利条件。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政府的干预比较少,因此机器人密度要低于日韩和德国。

  二战后,在劳动力匮乏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日本为了能够积极促进经济复苏,开始重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促进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为机器人制造商提供补贴,从而降低工业机器人制造的风险,激发了机器人制造商的工作热情。而且用户购买以及使用机器人也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用得越多,补贴就越多。

  相对于前两个国家,韩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全面发力,在政府的资助和引导下,由现代重工集团做先导,通过十年的时间建立了自己的工业机器人体系,目前韩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机器人的生产能力位列日本、美国和德国之后,其机器人密度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而从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政府也开始大力扶持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而且扶持力度还在不断加码。中国本土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拥有了25%的市场份额,尽管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成本比较高,但是并不妨碍工业机器人数量的增长,预计未来3~5年内,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规模将超过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摘得第一的桂冠,未来十年内机器人的密度即每万名工人的机器人数量将超过500台。

  在当前国家政策不变、国内外经济稳步推进的基础上,2030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将在各个相关产业实现深入渗透,生产力将超越产业工人,因此说工业机器人“代替人”最快可能会在15~20年后到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器人砖家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