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型机器人正风靡全球 用户关注度占比达32.2%

中国智能制造网 2017-01-05

机器人机器人教育陪护老人

1732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陪护,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类起到一种“陪伴照护”的作用,而其中面向的人群,主要以老人和幼童为主。显然,老龄化的加剧,伴随中青年人口增速下降,正为特别是养老服务、家居服务等打开了市场空间。

  从机器人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到快速成为消费级产品,走入寻常家庭,2016年“机器人热”带动市场上的机器人产品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状态。在机器人产品的用户关注度方面,陪护型的关注度已经位居第一位。

  有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9月,陪护型机器人用户占比32.2%,关注度22.6%,服务机器人关注度18.8%,特种机器人关注度17.2%,包括其它类型的机器人仅有9.2%。由此可见,关注与购买机器人产品的用户中有一大部分是选择了陪护机器人。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被各种带着“人工智能”光环的陪护机器人充斥着,而其中又以儿童机器人为主流。

  由于儿童还处于成长期,因而在功能上,儿童机器人更注重于娱乐和教育。在外形上,鉴于身高、心理等因素,儿童机器人的外形多变,以可爱呆萌为主;在功能上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唱歌、跳舞。比如,深圳市金刚蚁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生产的小忆机器人,一个小小的身子上配着一个圆圆的屏幕,中间两只浑圆大眼和一张小嘴,还能根据情景做出不同的表情,连大人看了都觉得可爱,更何况在小朋友中的受欢迎程度。

  作为智能陪护机器人,在2016第三届北京国际服务机器人核心技术及大会上走红的“大智”似乎集合了当前绝大多数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智”被嵌入基于大数据的“云脑”,具有智能化语音交互、人脸识别、自主学习及自我健康评价等技术,实现了定点、定时和定人的智能化、个性化、安全陪护功能。“大智”机器人还整合了业界领先的自然语音识别及语义理解、人脸识别与跟踪、物体识别、体感交互、基于视觉的室内导航定位等人性化、智能化人机交互能力。

  现代医学技术的提升和寿命的延长,以及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促使养老陪护的需求不断增大。以中国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为2.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6.2%。中国老龄化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进入轻度老龄化水平。从2022年到2030年,中国老龄化将进入急速发展阶段。

  其实,与儿童陪护机器人相比,老人陪护机器人不管是从外形,还是功能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别。就全球而言,养老机器人正在研发和生产中,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监测老人和体弱多病者的身体状况,执行一些简单的物理治疗任务,最重要的是陪伴。而日本是走在这一领域最前沿的国家。

  最早的养老机器人一直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日本科学家柴田崇德(Takanori Shibata)开始研究机器人。他有一个实际的想法——发明能帮助老人做家务的机器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很快他意识到机器人实际能做的事情很少。于是,他改变初衷,尝试发明另一种给老人带来心灵慰藉的机器人。

  1998年,柴田崇德的辛苦结晶帕罗(Paro)终于出世。它57厘米长,造型宛如一只毛茸茸的海豹宝宝,重两千克。它的皮毛下安装了众多感应器,因此会对爱抚作出很享受的样子。帕罗温顺听话,任人把它搂在怀里、放在膝盖上或是桌上,虽然不能行走,但它在听到主人说话时会乖巧地转头看著主人,并发出吱吱声以作回应。

  随着技术的发展,除了像帕罗这样能愉悦人的机器人,一些实用型的机器人陆续出现,比如帮护理人员抬起老人,帮老人翻身的机器人。日本Cyberdyne公司专门设计了可穿戴设备,这些设备能增强老人的四肢力量,帮助他们行走和抬举东西;去年,日本机器人哈儿(Hal)出世,它的厉害之处是可以改善失能老人的脑和神经以及肌肉的功能,即便是半身麻痹的失能老人,只要穿戴上哈尔套装,它就可以帮助老人复健,逐渐恢复活动机能。

  在中国,2016年4月份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里,机器人进入养老服务业时间表划定在5年内。实际上,中国养老陪护机器人课题是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也早已经于2007年启动。现如今,人们印象中的养辅助老年人生活的机器人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新型多功能服务机器人。

  据了解,它有着1.6米的个头儿,圆圆的头上有一双会“眨”的大眼睛,一身银白色“外衣”透出十足的现代感,走起路来既平稳又顺畅,还能用灵活的双臂完成很多动作。具有服务、安全监护、人机交互以及多媒体娱乐四大功能。

  总体而言,智能机器的种类正在不断丰富,细分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突出,这表明了智能机器解决各种工作难题的商机正在真实而快速地增长,可以说是一个待开采的巨大宝藏。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机器人无法达到真人陪护的效果,但是智能陪护机器人进入家庭已是大势所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智能制造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