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发展机器人产业基础

756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近日,《漳州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出台,该纲要把智能制造列为“漳州制造”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机器换工和工业设计,以此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了解了漳州产业发展状况后表示,产业,毫无疑问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规模已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低端制造、低端竞争。我们应该在起步阶段就从智能制造等方面考虑:一是产品,包括各种工业产品如何进行升级换代;二是生产过程,要求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三是产业模式,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为此,漳州市在全面调研学习的基础上,明确智能制造要着重推进四项工作——推动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换工”、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

  “机器换工”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由于核心技术与零部件缺失,中国国产机器人产品多低端化。漳州市经信委产业研究室主任李春源表示,“机器换工”并非简单的先进装备的“买”来主义,还需要将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与企业已有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有效对接。这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专业化程度高、跨行业、跨技术领域的工作。他建议,发展机器人产业,要全面突破机器人关键零件与核心技术,夯实产业基础,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漳州市在推进机器人工业设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设计中心正蓬勃发展,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体系也逐渐成熟,工业设计大赛、工业设计服务平台等也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有序铺开。目前,漳州市共建成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以及14家市级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和奖励,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力度。

  周济也认为,机器人产业不能一哄而上,再走扎堆低端的老路,而是要打好基础,我们必须从机器人产业开始,就把目光放得更远些,把标杆放得更高些,好好打基础,使其具备国际竞争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福建日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