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内可按医生需求完成定制化手术机器人,术康医疗靠的是三大平台组成的流水线

搜狐科技 2017-04-13

机器人流水线医疗

992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对于医疗人工智能市场的崛起,当下医疗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全球医疗机器人领域的相关公司都在紧张地开展研发工作或推出了新产品。

  “我们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医疗机器人行情火爆,梅晓阳承认不少公司都进入了这个领域,“很多人的思路是将医生的临床经验器械化,我认为这样是行不通的。而术康医疗则恰恰与此相反,我们的目标是让手术器械自动化、智能化,让手术可视化。 ”

  术康医疗(sucabot)定位于专科定制式手术机器人。而能够帮助术康医疗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三大目标的,则是搭建有软件、硬件、器械三大平台组成的手术机器人研发流水线。

  硬件平台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机械臂及机器人各项零部件的设计和研发,另一个是手术操作平台的设计和研发;器械平台则主要是指适用于各科室使用的机器人手术器械。而在梅晓阳看来最关键,术康医疗整个手术机器人研发流水线最核心的部分,则是公司的软件平台。

  这个软件平台也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科研教学的CT、MRI图像配准软件、BOLD活跃区检测软件、Fiber计算软件、多模态图像融合与3D显示软件,以及全身各器官的影像计算技术;另一个是较为成熟的手术导航系统,包括针对不同科室的手术导航系统、3D打印技术等。

  对于术康医疗的整个手术机器人体系来说,软件部分相当于硬件、器械两个部分的“指挥中心”。整个产品形态业内应该比较熟悉,主要是术前手术计划系统指定方案,术中手术导航系统计算确定手术部位,术中机器人控制系统操作实施。

  “在我们己有软件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医生向我们提出的临床需求,对软件平台的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来满足医生的需求。一般而言,6个月内我们就可以根据医生的需求生产出一款定制化的手术机器人。”梅晓阳透露,术康医疗即将推出的第一款手术机器人是与西京医院合作设计研发的骨科机器人,主要辅助医生完成骨钉植入手术。

  这个体系最核心的软件部分之所以让梅晓阳颇有信心,主要是因为这个系统在联合创始人、医学影像专家王德峰和软件技术团队近十年的基础上积累的研发和应用的经验。“这套系统已经比较成熟,不仅能够实现多模态融合,而且还能够精准的识别血管、神经的位置,比目前国际同行产品都更具竞争力。”梅晓阳说。

  按照计划,术康医疗将首先推进骨科机器人的研发,而后推进神经外科机器人、脊柱外科机器人等多科室手术机器人的研发。

  团队方面,术康医疗创始人梅晓阳是资深创业者,曾创办多家医疗健康领域公司;联合创始人、CTO王德峰于2016年获得香港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目前术康医疗正在进行首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运营管理,以及对医疗器械非常关键的临床试验和产品认证等方面工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搜狐科技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