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进入机器人时代 兵爷们坐在家里“打游戏”

搜狐网 2017-04-20

机器人

2552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随着在现代战场上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人类士兵与“铁皮战士”们的关系也变得比以往更复杂。未来,士兵们都不用上前线了,像个“爷”一样直接坐在家里“打游戏”,用鼠标操控机器人作战。

 

  要想了解人机交互技术的未来,看看美国军方正在忙什么不失为捷径。如今,在美军的各个部门,机器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欢迎,士兵们与机器伙伴建立起了崭新的关系。

  “魔爪”是一款遥控侦察机器人,既可搭载武器,也可在岩石遍布的峡谷和洞穴等地形上勘探爆炸物。一位陆军中士回忆说,在阿富汗作战时,士兵们不得不躲在卡车上过夜,同机器人挤在一起。“我们需要给‘魔爪’留出一条通道。有人叫它‘丹妮尔’,大家仿佛与一个女人同床共枕。”

  二战时期,飞行员喜欢给座机冠以美女的名字并将其涂在机头,如今的士兵则喜欢用影星、音乐家甚至前女友给军用机器人命名。陆军中士布雷迪为自己的“魔爪”取名“艾莉”。“我会哄它高兴,比如,‘来吧,亲爱的’。”“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是团队的一部分。”空军参谋军士本表示,每当有机器人被简易炸弹摧毁,他都会“回收遗体(残骸)并带回基地”。有些时候,士兵们还会为“阵亡”的机器人举办葬礼,鸣枪致敬,甚至留下纪念碑。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类士兵习惯了与机器人一起工作,在战场上,人机关系也许比其他任何领域都亲密。

  

  随着五角大楼加强对军用机器人研发的资助,人机关系可能变得更密切。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和波士顿动力公司等承包商联手,顺利开发出能走能跑的“类人型”机器人,遑论能够自主杀敌的无人机。尽管官僚主义和部分指挥官的成见阻碍了机器人服役,人们对机器人战争的期待是:“终结者”越少越好,“霹雳五号”越多越好。

 

  战斗机器人于2002年首次走上战场。当时,陆军技术人员注意到,士兵在阿富汗清理洞穴时,采用的办法是“往里面扔抓钩,然后自己爬下去,就像两千年前的方式一样。”因此,开发一款能为士兵帮忙的智能机器成了研发部门的首要任务。

  根据国防部的说法,适合机器人干的活分三类:乏味的、肮脏的和危险的。处理简易炸弹三者兼有。特别是2009年以后,阿富汗叛乱分子不再用简易炸弹攻击路上的活动目标,而是将矛头转向没有保护的下车人员。在很多情况下,士兵被简易炸弹困住数小时,只能挥舞着爆炸物探测器在车辆周围走来走去,为他们寻找不怕冷枪的“替身”十万火急。

  科研团队最终开发出一款类似小型拖拉机的半自主机器人,首批组装了60台,送往战场。“几年前,机器人投入实战。过了一段时间,我问有多少已经损坏和被上交,得到的回复是一个都没有,”项目主任纽维尔说,“这意味着所有机器人工兵仍在大显神威。”

  对前线单位而言,机器人逐渐成了战地常用词汇的一部分。作为最成功的案例,“魔爪”总是能出色完成任务,连续引爆两枚炸弹后仍可以继续工作。”马克森中士向《华盛顿邮报》介绍说,他的团队给这部机器授予仿制的“紫心勋章”,还给它晋升了军衔。

  虽然成绩斐然,纽维尔对国防部在机器人计划上的创新速度依然感到不满——由于资金分配不够灵活,创新速度无法跟上技术变革的节拍。“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如果把大量资金只投入一件事,从研发到变成计划再到最后部署,恐怕一切都已过时。”他说。“将相关新兴技术加以整合并到战场,花费的时间太长。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改善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让士兵们获得更多参与权,让他们直接开发在前线用得上的机器人。“有很多军人在营房里维护并组装机器人。”纽维尔提到。他的同行、来自海军的科尔曼则指出,就机器人的设计和使用而言,多数人的创造力并未得到释放。

  另一方面,实际指挥并操作机器人的军官们不习惯与这些“铁皮战士”打交道。科尔曼提到:“目前的问题是老一辈不信任机器人。尽管在战术层面利用机器人,某些高级领导人还是对它们信心不足。要改变服役了25年的老兵的惯性思维,真的很难。”

  

  好在保守观念最终会被时间冲淡。西普尔和布莱尔是新一代“机器人发烧友”的代表。西普尔是智库“国际海事安全中心”创始人,布莱尔是前者手下的副主编。两人都有过当兵的经历。布莱尔认为,其实机器人一直是战争的一部分。“军事机器人看似新颖,但我们忘记了它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是如何无处不在。”西普尔则举例说,在现代化战机上,飞行员只是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的平等合作伙伴,“没有它们,飞行员什么都不是。这些越来越智能化的战机,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机器人。”

  布莱尔认为,士兵和机器之间是互补关系。“人类擅长启发式算法,计算机擅长演算。随着战斗自动化程度提高……我们看到,两者之间的边界正变得愈发模糊。”

  天平正在向机器人一侧倾斜。“广为流传的一则笑话是,一架无人驾驶战机边飞边琢磨:为什么我身上的所有毛病都与人有关?”布莱尔解释道。无人机操作员在办公室而非驾驶舱工作,因此,“你会发现他们多数时间都在忙着应付上司,”没有专注于本职工作。“人们认为,无人机操作是关于人机交互的,但实际上,它在‘人人交互’层面浪费了太多。”

  至于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士兵,“陆军快速装备部队”项目经理约翰逊表示,五角大楼打造军用机器人,“目的不是减少士兵的数量,而是减轻士兵的负担,甚至是替士兵去送死。”

 

  如今美海军陆战队的部分基地已经启用机器人警卫。早在2011年,一个位于美国内华达沙漠中的核材料储藏基地就采用了这种新型的守卫方式。在这一事实的促动下,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决定用机器人守卫基地。

  报道称,移动式机器人(又称无人地面车)正慢慢地接过警卫任务,这种趋势无可避免。由重1.6吨的四轮式MDARS(移动探测评估和响应系统)机器人车巡逻美国高价值的军事基地,已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种机器人车的最高时速32公里,可连续工作16小时而无需补给燃料,内有使其可以避开障碍物并识别任何所遇物体的雷达(激光雷达)和3D视觉传感器。

  据报道,一辆造价80万美元左右(取决于安装的传感器)的MDARS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与之前造价是其两倍的非移动式安全系统相当。MDARS的传感器和软件,可以识别其可能在农村设施内遇到的多种动物(通常是狼、鹿或狗)和鸟类。当它发现身份不明的人时,其会向操控员发出警报,而操控员就会查看实时影像并采取行动。

  虽然可以轻松配备武器,MDARS基础状态却是非武装式。在美国,潜在的法律、媒体和政治问题使武装式机器人车无法得到认可,但非武装式机器人车遭到的反对则少得多。随着传感器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改进,机器人车的效率、价值和受欢迎度也在增加。

  据报道,十多年来,MDARS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执行安全任务,且已形成了某种趋势。自2001年9月11日以来,美国陆军就购买了数以千计的无人地面车,但其中大部分实际上与那些几十年来被当作玩具销售的无线电控制车并无二致。其实,当军方发放的机器人数量不足时,部队就会用体积较大的无线电控制玩具卡车填补空缺。

  而制造独立工作能力更强的无人地面车的进程十分缓慢。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MDARS的研制工作一直在进行,但直到2004年MDARS才开始真正执行警卫任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搜狐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