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闯入协作机器人领域,他却说他带来了新鲜思路

雷锋额 2017-04-24

机器人企业协作跨界

1818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2016年5月,黄瑜清在上海CES展上看到了能够倒茶、煮咖啡的协作,他对他的合伙人们说:

  这不就是我们想做的东西么?

  此时,距离协作机器人这一概念被提出,已经过去了21年。

  21年间,推动协作机器人从概念走向实践的有两件事:一件是欧洲自2005-2009年之间推行的中小企业机器人计划(SMErobot? Project);另外一件是黄瑜清在CES上看到的 Universal Robot 公司,该公司在2009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协作机器人——UR5。

  跨界闯入协作机器人领域,他却说他带来了新鲜思路

  跨界闯入协作机器人领域,他却说他带来了新鲜思路

  两件事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因果关系。SMErobot? Project 的三项主张:

  能够理解人类指令的机器人(通过声音、手势、图形)

  安全生产的人类感知空间共享机器人(合作,没有遮挡)

  三天可部署的集成机器人系统(模块化插头和生产部件)

  UR5 协作机器人几乎全部符合。由此,前者明确定义了协作机器人及其发展方向,而后者将此定义下的产品推向了全球。

  经过上海CES上的“谋面”,出身于测试测量行业的黄瑜清,对于创业之路更为清晰。他拉来了共同工作8年的老同事乔志新、张琰,分别负责市场和产品。2016年6月1日,镁伽机器人正式成立了。

  说起创业的原因,黄瑜清告诉新智造,首先他看到的是机会:

  用代替一部分人力,是众所周知的大趋势。

  市面上已有的工业机器人,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一类产品特别贵,最便宜也要十几万,再加上系统集成,这个数字还需要乘以3,中小型的制造企业根本用不起;另外一类很便宜,但性能指标很弱,有效负载、定位精度、安全性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有市场需求,但没有合理的供给,我们认为这里有巨大的机会。

  机会是公平、普遍的,对这个赛道上所有玩家都一样。那镁伽的优势在哪里?他认为,创始团队做测量测试很多年,无论是产品设计、研发技术还是落地制造,都可以给协作机器人带来新鲜的思路和想法。

  从技术上说,以前做的工业仪器和现在做的协作机器人,在大量底层技术上是相通的,而且对于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指标,工业仪器的要求甚至会更高。

  业界评价一款协作机器人产品有四个标准:

  灵活性

  相比传统大型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需要和人类协作,结构尺寸应该更轻巧、更柔性,可操控的空间更大。

  易用性

  协作机器人强调易用性,例如可以通过手势,由可传感设备来跟随,降低使用门槛,一线工人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就会操作,免去传统工业机器人复杂的编程和配置。

  安全性

  协作机器人主要用于人机协作,和人类一起工作,必须保证安全,不能因为意外伤害到人类。这对协作机器人的感知、控制都要求很高。

  成本低

  协作机器人面向中小企业,尽可能低的成本是非常重要,但往往成本低性能也会随之降低,如果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性能,是相对较难的。

  依据这四个标准,乔志新向雷锋网新智造介绍说,镁伽团队在每个方面都做了尝试,实现了性能和成本更好的平衡。

  在灵活性上,镁伽机器人的MRX系列产品有4-6个自由度,重量比业界最轻的还轻三分之一。同时,区别于业界在本体之外另设控制箱,他们把控制箱“塞”进了本体里面。

  在易用性上,MRX系列产品开箱即可使用,不需要复杂的编程和部署,一线工人学习起来也非常容易,几个小时就能部署成功。

  在安全性上,镁伽机器人创新地实现了主动保护与被动保护相结合的双重保护。所谓主动保护是指通过多种测距传感器主动感知周围工作环境,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提前进入保护状态;而被动保护是在壳体上采用了柔性材料,结合运动关节层的力矩控制,能够实现纳秒级的碰撞停机保护。

  在成本上,通过采用更廉价的核心零部件和降低加工精度的要求(性能用算法补足)、降低系统集成的费用等三个方法来降低成本。MRX系列产品的价格几乎等同于一个一线工人年薪的80%。

  在这个过程中,“跨界”起到了不少作用。比如把控制箱直接“塞”进机器人本体,会不可避免地遇到非常棘手的电磁干扰和散热问题,同时在产品量产时面临严峻的良品率问题。但拥有多年工业产品设计、研发以及产业化落地经验的镁伽团队解决了这个问题。

  跨界闯入协作机器人领域,他却说他带来了新鲜思路

  目前,镁伽机器人的产品线分为三个部分:

  运动控制部件

  协作机器人

  定制机器人平台

  其中,作为核心的MRX系列协作机器人规划了高中低档三款,中档产品下个月即可上市,其余两款也会在年内完成。这批产品主要针对电子制造、实验室和医药设备自动化两个行业,目前已经接到了近百万的意向订单。

  镁伽机器人现有团队14人,2016年6月份完成了种子轮融资,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融资,已有多家投资机构抛出了千万级的橄榄枝。

  在未来,黄瑜清认为,镁伽机器人的产品除了“协作”外,还融入了工业现场数据收集的特性,因此能为客户提供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更大价值,这得益于镁伽团队的测试测量行业背景,也是镁伽机器人今后布局的一个方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雷锋额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