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面机器人只是披着机器人的外衣

凤凰评论 2017-04-28

机器人

899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刀削面!近日,华南农业大学食堂推出黑科技“刀削面”,引学生们围观,机器人“师傅”瞬间霸屏!穿戴齐全,厨师服、帽子、口罩一样不少。高冷的姿态,精准的刀功,机器人用行动告诉你什么叫做教科书式的削面技术!

  少见多怪,多见不怪。其实,食堂引进刀削面机器人并非华农原创,类似的“机器人刀削面”早几年前已风靡全国了。不过,刀削面机器人并不是一个高科技产物,与所谓的黑科技更是八竿子打不着。就像男人刮胡子,可能以前手动,用刀片式剃须刀,而现在换成了电动的而已。在本质上,说白了就是一工具,远没有到机器人的地步,形与神都不具备———“我说门口衣服店的模特怎么少了一个头”,外观上机器人都给人这样的既视感,更何况思维和算法一点都没呢?

  当然,从场景来看,削面这样简单的动作是不可能真的动用机器人的,如果出现,那真是“暴殄天物”了。之所以冠以机器人之名,我认为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打扮后的工具神肖似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营造噱头,以利于售卖商品。而从制造冲突的角度来看,华农的美女机器人恐怕还不如奥特曼,毕竟前者一副专业装扮,顶着一顶大白高帽,还戴着口罩,后者呢,完全未经修饰———紧衣紧裤无疑与战斗场景更搭。

  仅就削面而言,机器人未必做得比人工要好,在注重口感的饮食行业,这无疑是硬伤。不妨把削面机器人的出现视为机器换人的一种信号,高校食堂之所以引进削面机器人,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削面效率,实现对低技术含量、重复劳动的替代。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下去,才会有机器换人,进而分走一部分劳动岗位。劳动力成本低的时候,这一趋势尚不明显,而一旦人力成本高企,这一趋势必然会加速。

  从趋势上判断,被机器人占领的岗位会越来越多,它们也多集中在两头:除了对低效重复劳动的替代,更有技术含量要求高,抑或环境危险人工无法或难以胜任的工作,比如拆弹、灾害救援等等。相对而言,一些注重互动,一定程度带有社交属性的工作比较不容易被机器人替代,比如说理发,从技术难度而言,被取代一点不成问题,但对于爱好说话的人来说,这或许并不愉快。比之冰冷的机器,人们更愿意相信一张能吐出词汇的嘴,以及一双有温度的手。

  进一步来看,纯粹在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的行业,机器人恐怕永远当不了主角。比如心理咨询师,需要倾听、接纳、同理、聚焦、分析、判断、建议等等,这种极其复杂的脑力活动需要大智慧,在不短的时间内来看,这也远不是仰仗算法的机器人所能应付得了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凤凰评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