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来瞧病

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2017-04-28

机器人

1126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如果你看过影片《超能陆战队》,那你一定会对其中的“大白”印象深刻。其实,“大白”就是一款看病。昨天,市立医院和青大附院同时成立“沃森智能肿瘤会诊中心”,意味着看病机器人真的来了,它就是沃森医生。 5月和6月,沃森将免费在青大附院为病人服务。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沃森医生在省内的第一间诊室——青大附院沃森国际肿瘤诊疗中心。整个诊室清新明快,中间是一张大诊桌,墙上有两块超大显示屏。沃森医生的第一位病人是一名36岁的女性患者,她是一名8个月大婴儿的母亲。此前,她因为贫血就诊,做了PET—CT想查出原因,结果发现胃部有不规则增高,考虑胃癌,最终胃镜确诊低分化胃腺癌,而且已经转移。

  诊室内安装了语音录入系统,当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资深科学家张晓春教授与患者交谈时,墙上的屏幕可以实时记录两人的谈话内容,操作区的另一名医生输入这名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情况等,最后提交前,沃森还会标红提示医生注意几个方面的信息,提交后,右侧的显示屏上便可以看到一个蓝色地球图形在转动,仿佛沃森医生在思考。仅仅17秒后,沃森医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两种推荐方案,五种可考虑方案和三种不建议方案。最终,沃森为这名病人选择的首选化疗方案包括三种药物,是目前治疗胃癌最强最有疗效的方案。随后,沃森还为一名69岁的肺癌男性患者进行了诊疗。

  

  张晓春告诉记者,这短暂17秒背后,是“学霸”沃森强大的知识存储。 2012年,它通过了相当于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评定标准的考试。在沃森的超强大脑中,存着1500万页论文数据研究、250本以上医疗书籍、300种以上的医学期刊。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的临床能力:每秒能处理500GB的数据(相当于100万本书)、几秒之内就能筛选150万份患者记录、17秒钟就能阅读61540次106000份临床报告。它强大的记忆力和超快的反应速度,对于任何一个人类医生来说,几乎都是不可能拥有的。

  其实,沃森的工作状态更像一款计算器,它会巧妙地运用、筛选有用数据得出结果。在得知患者病情后,先从病历中提取出关键词,再从知识库里的海量数据中迅速筛选出重点数据,进行快速地分析、判断,最后为患者量身订制出多款“个性化”治疗建议。它会在提出的每一种建议后面,注明出处和依据,并按照可信度的大小顺序排列,供治疗医生参考;当医生选定了某一种治疗方案后,它还会给出采用此方案的病例数、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信息,帮助医生总体评估该方案的疗效与风险。沃森的知识库每三个月更新一次,诊断治疗范围涉及七种癌症,分别为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宫颈癌、卵巢癌。

  

  虽然沃森很强大,但它的身份准确来说还是一位医疗助手,最终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的还是医生。 “沃森给出的方案与我想给出的方案是一致的,这种方案对病人的身体要求高,如果病人年老、体质弱是受不了的。但是沃森没有考虑到的是,病人是一名婴儿的母亲,其中一种药物需要24小时灌注,非常不方便,所以我要进行调整。 ”张晓春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