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助患者康复

山西新闻网 2017-05-04

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健康

1004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我省第一台步态康复在省针灸研究所投入使用。医生希望越来越多行走功能障碍患者获得良好治疗

  4月17日,在省针灸研究所康复中心,因脑外伤导致行动障碍的患者王某在家人搀扶下,站到了步态康复机器人传送带上。治疗师把他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盆围度、大小腿长度等各项数据输入电脑后,将他的两条腿与机械腿固定,并用固定在上身的两根吊带将其微微吊起。治疗师启动机器人,依靠机械腿协助站稳的王某开始左腿抬起、迈步、落地,右腿跟上……每一个动作都有条不紊。“我又能走路了!”王某难掩兴奋之情。

  4月初,我省第一台步态康复机器人在省针灸研究所康复中心投入使用。康复中心主任韦玲告诉记者,步态康复机器人采用的是目前国际前沿技术,即使是高位截瘫完全丧失行动能力的患者,也可以在“机器人理疗师”的帮助下,恢复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医康复示范基地,每天来这里康复健身的患者大约有150人,其中80%以上是60岁左右,因脑血管病变、脑卒中、创伤性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疾病,导致行动障碍的患者。我们的基本治疗手段是针刺运动疗法,也就是一方面通过针灸刺激脑细胞及神经重塑,恢复患者神经传导;另一方面通过大量、重复导向性训练,让患者大脑皮质重新学习运动模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治疗师王秩介绍,“理论上,只要在搀扶帮助下能够挪步的患者,通过专业康复训练都能恢复正常走路。但实际上,患者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传统步态模式训练至少3个月才能有明显改善。但由于许多患者要么训练强度不够,要么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期,导致康复效果打了折扣,很多患者只能恢复到勉强拖着一条腿走路的状态。”

  相对于传统的人力协助康复训练,机器人康复训练更具优势:患者不但可以尽早开始康复治疗,而且能短期内完成高强度、高质量的重复训练。在机器人帮助下,患者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正常生理步态,大脑重新学习和记忆的也会是正确的运动姿势。

  韦玲认为,一直以来,大众对康复的认识只停留在针灸、推拿、理疗阶段,这种观念已经落伍了。现代康复医学是通过多种康复手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恢复患者社会功能。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医疗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

  欧美国家对康复机器人的技术和理论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相关研发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例如,脑卒中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75%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和劳动能力丧失。根据欧美国家康复医学相关文献,借助康复机器人等方法有效治疗后,脑卒中残障率可减少为30%。”韦玲希望已投入使用的步态康复机器人,能使越来越多行走功能障碍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山西新闻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