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族谁在和焊接机器人掰手腕?

中国机器人网 2017-06-04

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焊接加工

1535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增长和制造业的发展,产业发展异常迅猛,我国已经连续几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在市场中使用量最大的无疑是搬运机器人(含码垛)和焊接机器人。2017第22届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刚刚落下帷幕,但焊接热潮正风起云涌。

  焊接机器人为何大行其道?

  焊接机器人相较于人工作业,操作起来较为简便且精准度高,其次工人焊接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焊接烟尘,焊接飞溅,焊接弧光等对人体、尤其是对人眼的伤害极大,而机器代替人工后,在保障工人健康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高额的人工成本,第三,焊接机器人的生产效率是人工的3倍以上,一定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前焊接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及一般工业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研发中心副部长孔萌博士认为:相对于一般工业来看,汽车(汽车零部件)焊接、激光切割等方面自动化程度较高,在已有的自动化程度当中,它们大多以信息孤岛的方式存在,所谓信息孤岛就是: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信息不能被共享。近段时间大热的以及中国制造2025中,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不仅仅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这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目前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

  为此最新推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产车间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Smart Link。针对焊接,利用Smart Link,可实现焊接生产过程中数据采集、焊接质量数据监控和管理、焊接历史数据追溯和设备维护管理。以此将生产车间设备联入网络,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已成为数字化工厂的大趋势。我们的目标要将所有底层的生产设备,机器人工艺设备的状态、生产实时信息等整个生产加工的环节通过网络进行搜集,实现数据实时的监控和诊断,孔博士说到。

  在推进智能制造中一般行业不是大批量的生产模式,企业更多依赖于传统的人工生产,目前来看自动化生产程度较低,加之工件、加工装配一致性很难达到汽车行业的水平,从而限制了自动化的发展,FANUC针对一般行业这一痛点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加入视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等相关配件,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具备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能够自主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做出调整,从而大大降低了在生产操作中的难度。

  此次在埃森展展出的产品中,FANUC FUJI-CAM激光跟踪焊接系统的传感器最大跟踪速度5m/min,控制器集成于传感器内部,可在机器人示教器上完成激光器的视觉设定,无需另配电脑激光跟踪系统,可实时识别焊缝位置及宽度,动态调整焊接参数,摆动参数以及机器人焊接位置,实现高质量的激光跟踪及自适应焊接。同时也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制定不同的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

  同时为了完善工艺设备产品线,FANUC在以往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加入了铝合金、不锈钢、镀锌板、超低飞溅等相关技术。对此,孔博士认为工艺设备要和机器本体高效的结合,才能更加保证产品品质。

  “机器换人”到底怎么换?

  日前,“工业机器人将会取代人类的工作”“机器换人”“人机协作”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从工业机器人的运营效率上来看,确实是有这种可能,每一个工业机器人能够代替5-6个工人。但是机器人与工人之间的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数学问题。

  对此孔萌博士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目前工业机器人产业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机器人将会与人类一起工作,但是一些细致的“针线活”仍然需要人类完成。人做人擅长的事情,机器做机器擅长的事情,各司其职。机器人需要的是辅助人类完成那些繁重、琐碎的工作。这样既达到“人机协作”中高效高质的生产模式,也能满足客户最优、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因为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若想实现完全自动化,势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技术、人才。

  对此,的小编在展品也发现了一台有别于其他传统产品的协作性机器人--CR-7iA/L的机身颜色为绿色,且四周没有玻璃阻隔,技术人员告诉我们:绿色意味着安全,无需安全围栏,人与机器人共享工作空间,真正实现人与机器人协作的零件上下料。

  FANUC是当今世界上数控系统科研、设计、制造、销售实力最强大的企业,也一直在各个领域深耕细作,在不断引进技术、自主创新、加强科研的基础上,FANUC努力实现焊接装备的智能化及柔性化、自动化生产,开创智能制造新局面,助推中国制造2025。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机器人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