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刀医生”是个机器人

天津网 2017-07-05

机器人

651 字丨阅读本文需 1 分钟

  昨日上午,天津市一中心医院骨科手术室内,实施了一台骨科微创手术,24岁的小欧成为本市首位第三代骨科机器人手术患者。

  小欧是四川人,在本市北辰区打工。6月13日,一场车祸给他造成胸腹部闭合性损伤、骶髂关节分离、右股骨颈骨折、左侧股骨转子粉碎骨折等复杂性复合外伤。

  前期,小欧先后进行了剖腹探查术等一系列外科手术。经过近3周的恢复,昨日上午,医生为小欧进行了骶髂关节分离内固定术、右侧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手术中,一中心医院的骨科副主任医师尤佳通过机器人机械臂的精确运动,在手术部位打了3个“眼”,准确地置入空心钉,完成了两台复杂的骨折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只用了1个小时。”手术结束后,骨科主任姜文学教授告诉记者,以往,这样的两项手术,医生做下来要花五六个小时,这次机器人“操刀”,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这位为小欧做手术的骨科机器人“医生”有一对可多维度转动的灵活机械臂,凭借影像导航,将螺钉精准置入患者的身体中。

  “这台手术不仅时间短,手术创伤很小,手术切口约1厘米,而且没有什么出血。”姜教授说,骨科机器人手术中机械臂的精准度超过人手,解决了骨科手术“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的三大难题,让骨科手术更完美。若是采用传统手术法,只能进行敞开式手术,手术切口15厘米以上,并且由于缺少可视化设备,要反复透视定位,出血量达600-700毫升,手术时间5-6个小时,精确性较低,后遗症多,病人康复时间长。机器人医生“操刀”手术,伤口仅是三个“小眼”,还能减少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加速康复。

  2月,一中心医院引进第三代骨科机器人——“天智航”

  目前于创伤、脊柱损伤、骨折等骨科手术

  未来将应用于更为广泛的骨科手术领域

  医生只需制定完美手术计划和把控风险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天津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