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标准检测服务平台落户宝安打造支撑全产业链发展标杆

南方都市报 2017-07-07

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

2275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深圳市杨森股份有限公司车间。

  深圳市恒拓高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车间。

  从去年8月获批开展省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活动伊始,宝安区就把标准与检测作为品牌示范区创建的基石与保障。

  6月13日,“机器人标准检测服务平台”揭牌成立并落户宝安,省机器人品牌示范区创建活动喜迎新进展。这对打造支撑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标杆作用举足轻重。同时,它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标准、检测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响应国家质检总局等五部委“关于推进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的意见”(国质检认联[2016]622)的号召。

  多方打造标准检测平台破题机器人检测无标准化深圳市是全国机器人市场最活跃的地区,机器人企业数量和技术研发位居全国前列,而宝安区占据了深圳市机器人企业数量的40%左右,是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镇。

  据介绍,从筹建开始,宝安区把标准与检测作为品牌示范区创建的抓手。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牵头、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编,共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NQI)重点专项,承担其中“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子项目下的“机器人关键技术标准研究”课题下的机器人“视觉集成”及“柔性控制”两项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同时依托工业机器人标准联盟平台,加快《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技术条件》、《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技术条件》等多项联盟团体标准的研制计划,并将于2017年底发布。

  为进一步深化“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活动,为品牌示范区铸就“质量之翼”,赋予“品牌之魂”。6月13日,由市标准院、大富科技、三思机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恒拓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和机构,在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宝安局、宝安区科创局的指导下,共同发起并搭建的“机器人标准检测服务平台”在宝安区正式揭牌,对机器人产品、关键技术以及支撑的技术标准进行试验验证。

  为把该平台打造成为支撑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的标杆,平台将依托“全至科技创新园”和“西湾智能装备创新园”,引进多样化的材料、电学、运动学等检测设备以及检测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同时积极申报中国计量认证(CMA )的广东省级公共检测平台资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 A S)认可的国家级检测平台资质,破题目前我国尚无标准化的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检测方法,以及标准滞后产业发展的局面,以机器人“深圳标准”、“深圳质量”领跑全国机器人产业。

  组建国际化人才队伍强化核心技术优势

  作为宝安区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深圳市恒拓高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紧紧围绕创建“广东省工业机器人知名品牌示范区”工业机器人骨干企业工作任务,加快质量提升、品牌建设等工作,为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工业自动化设备及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

  据了解,该公司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广泛应用于3C产品、汽车、新能源、食品、冶金、压铸等行业的生产制造。主要是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的自动化生产的解决方案。尤其在汽车钣金焊接和3C产品精密结构件加工工艺解决方案方面,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同时,公司自主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末端抓取、置放、转位、定位、固定、分度、防缠绕、快递、真空吸取等200余系列产品,拥有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领域相关核心专利65件。产品具有防缠绕、防撞保护、对中心位偏移进行补偿、不同执行器实现快速更换等技术创新优势,属国内首创技术。

  这些核心竞争优势离不开对技术研发的支撑。据介绍,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模式,拥有国际化的专业人才队伍,具备行业领先的核心竞争力。

  据恒拓高工业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为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线,强化核心技术优势,公司引进行业内高端人才,建立了国际化的专业人才队伍。不仅与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专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国内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技术领先企业固高科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在产品质量管控方面,公司巩固和完善精益生产管理与六西格玛管理模式、5S管理,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提升柔性生产能力,提升公司规范化管理水平。此外,也在提升公司“HITOP”品牌实力和影响力,在27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HITOP”国际商标。

  重视科研经费投入提供技术创新源泉

  从当初设计标准机械发展成拥有以科技开发为主的团队,从初期只有几十台的生产能力发展到今天上千台的生产能力,从最初只能生产小型的标准设备到今天可以设计价格几百万的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自2006年12月成立以来,深圳市杨森工业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走过了企业的创业初级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

  数据显示,杨森工业机器人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市场营销、品牌形象、技术团队、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了解,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该公司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自主研发各种非标工业自动化机械,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7项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项。产品销售更是远销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墨西哥等25个国家。

  科研经费是技术突破的重要保障和技术创新的源泉。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杨森工业机器人研发投入每年都在200万以上,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10%,对科研经费的重视和投入可见一斑。

  在研发机构建设上,不仅成立企业技术中心,包括机型结构开发组、电气路涉及开发组与软件程序开发组等;购大型龙门铣床、CNC数控中心、电子分析仪等设备用于研发。同时积极与洛阳理工大学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其科研优势进行IML模内贴标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先后攻克了包括模内标签的静电吸附等技术难题。

  不仅如此,杨森工业机器人还创新管理体制建设,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企业的技术标准体系、财务核算体系等。公司以创立自主品牌为战略目标,计划将杨森品牌打造成国内非标工业设备制造业的知名品牌以取代进口产品。同时,积极适应国际形势,构建知识产权战略框架,制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实施计划,完善研发体制,加大对研发人员的奖励,鼓励创造发明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加强企业技术标准管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南方都市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