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变革:从看天吃饭到看AI吃饭

搜狐网 2018-02-27

人工智能农业技术

1067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早在上个世纪人工智能技术便开始了在农业领域内的探索,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并未带来太多实质性的进展。进入21世纪后,AI技术在工业领域所发挥出的巨大效能,让农业看到了新的变革的机会。

在去年年底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展现出了现今AI在行业内结出的硕果,如探测土壤、灾害预警、自动播种等。AI为农业赋能,已然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AI在农业领域发挥出的效能

在农业领域内,始终流传着一句话——靠天吃饭。面临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水土、环境气候等一系列因素,农业旱涝保收始终是个持续性话题。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的薄弱以及人力成本的提高,也对收成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此前在自动化农业方面的探索,各国都垂直在效能机器人方面,如剪羊毛机器人、挤奶机器人、放牧机器人等产品,主要通过柔性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解决劳动力成本这单一问题而已。现如今以机器学习技术为例,正在农业领域发挥着减少产量损失与劳动力成本的作用。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正扭转着以往靠天吃饭的局面。

以农业为例,美国加州的InterlinAir公司,通过卫星图片给出的数据,对农田自身情况(杂草、施肥、虫害)进行判断,并结合深度学习技术,给农场主最佳的营养建议、气候建议,并可对产量进行预测。

另一方面随着农业自动化进程的推进,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对物联网基础设施数据的收集,结合算法将其变为可视化的指导性数据,给出最佳的种植及市场方案。如结合市场、环境等多维度因素,分析出本年最适合种植的产品。

国内近期在畜牧业方面有了全新进展,近日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利用自家视频图像分析、面部识别、语音识别、物流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为每一头畜牧都有自己可供记录、查询以及分析的档案。

据调查显示母猪在生产时很可能出现难产现象,即便顺产下来的猪崽,也很有可能在环境及其他事故中去死。而语音识别技术能够捕捉幼崽在被挤压时发出的叫声,让饲养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每头母猪每年能够多产下3只幼崽,且死淘率降低3%。

农业AI技术迅猛发展

在此前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曾提出,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将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农业方面,未来将研制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智能化农业装备、农机田间作业自主系统等。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农业信息遥感监测网络。大力发展智能农场、果园、加工车间等绿色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

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电商平台更是为其添了一把干柴。从研究报告数据来看,2016年农业领域人工智能市场金额为4.322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6.285亿美元,每年保持22.5%的复合年增长率。

即便在资本与政策的利好下,农行主、创业者依旧需要脚踏实地找到与技术结合的最佳点,创造能够为自身‘输血’的盈利模式来谋求更长远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搜狐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