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棒下,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路何在

723 字丨阅读本文需 1 分钟

  不久前,美国政府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1300余种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的中国对美出口额,和机械是被制裁的重点产业之一。

  焊接机器人是用于焊接的,分为电子装联无铅焊接、弧焊和激光焊接三种,被称为工业的“裁缝”。记者从26日举办的第28届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览会获悉,2018年中国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13亿元。目前,全球焊接机器人主要被日本优林、阿波罗和美国MTA三大集团垄断,中国紧随其后。

  关税大棒之下,以焊接机器人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如何突出重围?新的出路在哪里?

  展览现场,一台基于动态视觉的智能焊接机器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它就是热魔的智能焊接机器人。和普通的焊接机器人相比,它多了双“眼睛”。“要智能首先得看到。”热魔公司创始人李铮铮说,焊接过程位置会有微小变动,要用动态视觉技术确定焊接点的空间位置。对于精密器件,如果不能精确定位焊接点,烙铁很有可能会损坏器件。而热魔智能焊接机器人采用了实时激光测高,通过摄像头拍摄电路板,利用图像识别技术确定焊接点的空间位置。此外,热魔焊接机器人还采用了居里温度控制焊台,保持烙铁头温度恒定,避免功率过大烧坏器件。李铮铮认为:“可靠的焊接必须模拟人的焊接技能。”该产品从去年11月推出以来,已经实现了近30台的销售,主要用于航空、汽车等产业。

  过去30年,电子装联行业悄然间已经发生了巨变。李铮铮曾担任美国OK公司副总裁10年,对此体会很深。“过去是客户拿着芯片到处找机器来组装试验,现在一般要先签订保密协议,才能进行试验。”可以清楚地发现,电子装联的核心技术已经转换到工艺上,而不是焊接设备。

  “工艺才是高度机密,电子装联行业在变,同行可能都没察觉到。”李铮铮表示,“中国的电子装联产业已经到了关键节点,如果设备要国产化,仿制国外的焊接机器人没有意义,因为它们本身已经落后于工艺。我们应该创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科技日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