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配送机器人送快递,618别拿安全当儿戏!

中国新闻周刊 2018-06-22

机器人padding京东运营

3216 字丨阅读本文需 11 分钟

规范并教育好配送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

从而减少配送员交通事故的发生

或许要比研发全自动化配送机器人

更加迫在眉睫

本文来自周刊君大家族 

(ID:AutoMan-No1)

man哥语:

6月18日,京东宣布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启全球首次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为配送机器人规模应用和更广布局进行先行尝试。

对此,AutoMan记者采访了专注于道路交通的律师:自动化行进的配送机器人上路是否合法,需要看有没有经过当地相关部门的许可,关于这种设备的路权是如何界定的。

而关于这种设备的身份,也要看设备的速度、重量、载重等具体指标来界定。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地方对于企业发展这种上路的新兴科技会划分出试点区域,而试点区域一般为封闭的道路,而非社会道路。

何为京东配送机器人?

简单来说,京东配送机器人就是代替人力的快递小哥,奔波在社会道路上给大家送快递的机器人,本次的上路运营尝试在北京市海淀区,囊括了小区配送、园区配送、快递员接驳等多种应用场景。

据了解,还会通过智慧配送站的多车型多线循环配送,探索全新调度运营模式。机器人的外观请参考上图。

动力方面,京东送货机器人最高可以达到15km/h的行驶速度。

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这个机器人全程都会走非机动车道,并且对于海淀区的交通线路很熟悉,可以自主停靠配送点。

从网络上的信息来看,送货机器人由雷达加传感器进行360度环境监测,可以自动规避道路障碍与往来车辆和行人,并且能够识别红绿灯信号,做出相应的判断。

同样来自于网络上的信息,据说京东配送机器人的上路,已经取得了交管部门的备案。

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取货码、点击手机APP链接等三种方式取货。

可能存在的道路安全隐患

我们都清楚,国内关于机动车自动驾驶的行为是严令禁止的,即便一些车型上已经带有比较完善的辅助自动驾驶功能,但通常驾驶员的双手都绝对不允许离开方向盘,一旦离开,车辆会发出相应的提示信息,警示驾驶员扶住方向盘。

再来看京东的配送机器人,最大设计时速达到了15km/h,由于其类似“无人驾驶”的性质,并且也是通过四个轮胎驱动车辆行驶的,因此到底算是机器人还是机器车,这个定义会有一些模糊。

但是,即便它理论上只会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如果上路了依然也是社会交通参与者的一员,这是毋庸置疑的。

非机动车道上流通的都是非机动车,有行人、有自行车、甚至还有一些电瓶车、老年代步车。不夸张的说,在非机动车道上的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的交通意识是相对淡薄的,这其中包括部分不遵纪守法的电瓶车和老年代步车,还有年长的骑车人和行人。

关于机器人的雷达加传感器进行360度环境监测,可以避让障碍和识别红绿灯的能力,在它的电子及传感设备不发生故障,所有发生的情景都在它的预判设计中的情况下,或许是安全的。

但是机动车的辅助自动驾驶系统尚且会出现故障,最终造成的是无法挽回的悲剧。这种全自动化上路的机器人,又怎么做到可靠性方面的绝对靠谱呢?

如果马路上全都是无人驾驶的交通参与者,或许会做到绝对的安全,但是现在的尴尬局面是机器人是全自动化的,可其它的交通参与者却是活生生的人,人的判断和机器的判断,很多时候是无法在同一个频道上的。

还有一种情况,一旦道路上的交通线路不够清晰,以及发生红绿灯故障的情况时,机器人预设的导航信息出现纰漏,机器人误闯入机动车道,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局面?

因此,京东配送机器人作为一个完全独立并且自动化的交通参与者,从当今道路上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现阶段的解决方案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京东配送机器人也会担任起一部分的小区送货的任务。

每个小区的道路情况都是不同的,机器人究竟能否完全识别出这些小区的复杂情况?并且小区内的老人和儿童相比于社会道路会更多,机器人在行进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误判对老人和儿童造成伤害?

有京东人员表示:“第一,首先在技术上,是具备安全条件的;第二,速度设置非常慢,当通过有人或车的地方时,速度基本在5km/h以内,跟人的行走速度差不多;第三,即使已经具备了自主行走的能力,依然有工程师跟人的实际运行数据,一边进步一边优化,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在有安全风险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接管配送机器人的控制。

另外,配送机器人和行驶车辆是有本质不同的,任何技术都需要在实际场景中不断测试才能进步。无人车研发工程师在安全方面的考虑还是很周全的,一切在场景下的运行和测试,都是以安全第一位基本要求进行的。”

下面,从京东人员提供的信息来继续解读一下这款机器人。

首先,“在技术上具备安全条件”这点我们并不否认,这种自动化的产品在研发过程中肯定考虑到了大量的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只是在产品的可靠性和可能发生故障的情形、以及发生故障后机器人的判断,目前尚持质疑的态度;

第二,关于速度设置非常慢的说法,这款机器人的最大移动时速可以达到15km/h,这是目前可知的数据,并且这个速度在非机动车道上并不慢。而出于安全考虑当通过有人和车的地方时,速度基本控制在5km/h,这一点做的非常好,但支撑这种情况的还是来自于机器人自身的判断,因此这又回归到了我们第一个疑问,就是产品的可靠性;

第三点,京东会有相应的工程师实时监控机器人,在可能发生安全问题时及时接管,可以看出京东对于这种初尝试的安全方面考虑很到位的。我们也建议在前期机器人上路尝试的时候,会有相应的技术人员跟随车辆一起上路,以便及时了解机器人的状态。

最后,关于“配送机器人和行驶车辆是有本质不同的”,这一点上我们有不同的看法。的确,配送机器人确实和机动车道上行驶的车辆有本质不同,但就如刚才所说,只要它上路了就是社会交通参与者的一员,这是无法否认的。

对此,AutoMan记者采访了专注于道路交通的律师:自动化行进的配送机器人上路是否合法,需要看有没有经过当地相关部门的许可,关于这种设备的路权是如何界定的。而关于这种设备的身份,也要看设备的速度、重量、载重等具体指标来界定。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地方对于企业发展这种上路的新兴科技会划分出试点区域,而试点区域一般为封闭的道路,而非社会道路。

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具体的判定方法依然还是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判定。

因此,关于京东机器人的上路行为,记者认为具体还是要看相关部门对于这种设备是如何界定的。

由于京东并没有具体说明获得了哪个交管部门的备案,记者无法求证。

从目前现有的资料来看,京东配送机器人的这种行为已经是成为了交通参与者。

另外,由于其类似机动车自动驾驶系统的行进特征,咱们也可以参考一下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北京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在2017年12月制定发布的针对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指导意见》与《实施细则》。文件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申请临时上路行驶的相关条件。

第一:申请上路测试人需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因进行自动驾驶相关科研、定型试验,可申请临时上路行驶。测试车辆必须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标准。测试车辆具备自动、人工两种驾驶模式,并可随时切换;测试车辆必须安装相应监管装置,能监测驾驶行为和车辆位置。

第二:测试车辆上路前必须先在封闭测试场内按相关标准进行测试和考核,考核结果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才允许上路测试。

第三:自动驾驶测试车辆要按规定悬挂号牌、标识,每辆车都要配备一名有一定驾驶经验,熟悉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驾驶员,随时监控车辆,保障车辆安全行驶。测试车辆将在指定区域、指定时段内测试,尽量不影响城市交通。测试单位必须购买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赔偿保函,如果测试车辆在测试期间发生事故,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由测试驾驶员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当然,京东配送机器人和机动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功能性、速度、自重等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机器人的身份和机动车的身份也不相同,因此关于自动驾驶的规范文件仅供参考。

写在最后

先说结论,对于这种完全自动驾驶行为的机器人上路送货,结合目前道路上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应该处于尝试,人为跟车和实时监控的状态更加稳妥。

毕竟,一旦机器人和人在社会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不同的场景下造成的不同后果,定责时也有着不同的责任划分。

在各种生活场景越来越智能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意人的安全,任何智能解决方案的实施都要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并且要在大量的尝试和实践中不断进化。

各种智能设备和场景会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便捷和高效。因此,研发智能配送机器人的方向是依然是好的。

不过,为实现未来智能配送进行研发配送机器人的同时,回过头来看目前的配送行业,规范和教育好配送员工的整体交通安全意识,从而减少配送员交通事故的发生,或许要比研发全自动化配送机器人这件事更加迫在眉睫。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