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机器人重塑中国农业生产模式

环球时报 2018-08-14

农业机器人中国模式

579 字丨阅读本文需 1 分钟

  中国发起一个试点项目,用“”取代农民。据报道,这项为期七年的试点项目目前已展开,包括无人拖拉机、农药喷洒无人机、无人水稻插秧机等——这些技术在中国尚未普及。中国大量生产效率低下、受到污染的农田将通过该项目实现现代化。

  在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许多家庭耕种一小块农田。科学家说这种结构效率低下,农作物生产率低。随着农业自动化兴起,中国农作物收成会进一步提高,粮食产品价格可能进一步下降。再加上大数据的运用,自动化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这些机器会辨别哪些地方需添加此类化学物。新农业耕种模式还可减少中国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生产率损失。

  但更多“农业机器人”意味着,能找到农耕工作的农民会减少。尽管参与农业的劳动力人口比例不断下降,从1991年的55%下降至2017年的18%,全中国仍有2.5亿农民。

  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使中国城市居民开始消费越来越多牛奶和乳制品。城市化进程也令为14亿人口提供粮食变得更复杂——数百万英亩耕地因此消失。据报道,剩余农田中约有20%遭受到工业发展引发的重金属污染。

  在美国,农业自动化早在16年前已开始,能在拖拉机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避免重复播种。此前,拖拉机会浪费大量土地和燃料。一些美国农场还使用自动挤奶器,目前全美共有2000台自动挤奶器。

  中国的(农业)自动化可能在其他领域创造新就业岗位。尽管机器人可承担多种任务,但人们仍需解码、校准、维护和维修机器。那些仍投身农业的人,需要新技巧培训以使用新技术。(作者皮特·科特奇,王晓雄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环球时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