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产养老陪护机器人有望5年内面世 可帮老人喂药

楚天都市报 2018-11-19

机器人养老社会万象

1105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记者潘锡珩 通讯员李娜)今天,2018“智慧之光”湖北专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在汉举行。包括130多位专家、220多位政府及职能部门和开发区代表、150多位企业和投资机构代表在内,共有600多人参会。活动现场发布了710项科研成果,不少项目得到签约和投资,即将实现商业化走入市场。

(项目签约现场)

  科研成果只有产业化、商品化,才能成为生产力。据介绍,虽然我国科技论文与专利绝对数量居世界前列,但大多科研成果无法真正实现转化。

  省人社厅负责人介绍,湖北有科技优势,但这些优势主要是要素优势、潜在优势。由于科研成果转化不够,一些兄弟省份基础条件不如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却高于湖北。例如,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17年已达8120亿元,而湖北只有5900亿元。

  今天的活动现场,共有60多位专家进行创业项目推介,100多位专家参加了文字和实物展。经过一天的对接,74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10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13亿,带动的产值约66亿。

  活动上,不少创新创业成果当场与投资机构和公司的签约,很快就将进入工厂量产,来到普通消费者身边。

  米粒大小的金属片、一毫米厚的金属条,精巧细致的锁链共同组成了一件精美的首饰,而这件首饰是由3D打印机制造出来的。研发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副院长郝亮介绍,细节如此精密的首饰,由传统的人工制作几乎不可能完成,3D打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和学生团队历经3年时间,研发出了这台可以打印首饰的3D打印机。

  记者看到,首饰的打印也是分层进行的,一枚戒指大约分为150层进行打印,因此表面光滑细腻,耗时还不到半个小时。

  “科研成果进行商业转化和推广需要资金。”昨日,该项目与宁波安睿信杰投资管理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得到的投资将主要用户市场推广。“这台机器投入市场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首饰设计师’,找到自己喜欢的首饰图片,并经过专业人士处理后,即可打印出来,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饰品。”郝亮告诉记者。

(虹膜识别智能门锁)

  现在,、幼教等智能设备,已经进入很多普通百姓的家庭,但还没有一款养老看护功能的机器人,来填补老龄化社会的空白。

  由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副院长尤新革教授研发的养老陪护机器人,与浩佩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合作,资金将用于产品的进一步深度研发。

  尤新革介绍,现在一些银行已经用上了一种验证机器人,既可以认钞票、又可以认证件,还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可以认人。“这些都属于同一个模块,就像人的眼睛,养老陪护机器人其实就是不同模块的共同协作。”

  设计中的养老陪护机器人,不但可以通过识别模块看出老人是否出现病症和不适,还能通过穿戴设备实时监控身体数据,给出吃药建议甚至直接喂药。

  据了解,产品在诞生之前,研发和试验都需要大量资金。目前,养老陪护机器人已具备部分功能,将利用投资融合更多模块进行试验和升级。尤新革推测,最终的产品有望在5年内投入商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楚天都市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