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将使用军事机器人:打开的或是潘多拉魔盒

1200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据外媒报道,韩国军备采购部门报告中列名了军事的相关采购项目。按照计划,相关装备将在2024年前交付使用。韩国军方称,相关设备将主要于搜救和侦察等非作战领域,但这一决定仍然引起了广泛争议和担忧。

  从近年来各国态度转变看,人工智能军事化很可能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并将逐步改变战争形态和各国的军事力量对比。

  相对于美国、俄罗斯,韩国在人工智能军事化上能力并不领先,但思维和应用却走在前面。2018年2月,韩国著名财团韩华集团与韩国科学技术院启动合作项目,开发可用于进行指挥作战、目标锁定与追踪的人工智能技术。

  该项目引起了巨大争议,全球超过30个该领域研究人员联名要求叫停这一项目,否则将对韩国科学技术院采取学术抵制。但是,韩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压力之下没有改变初衷。从此次韩国军备采购部门的文件看,韩国相关研究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到应用和实战阶段。

  韩国这一次“列装突破”实际意义有限,短期内并不会使韩国军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一措施已经打破了全球学界、业界多年来对于“人工智能军事化”的道德约束,将促使更多国家将已经成熟的人工智能装备投入到实际战场。

  相比几年前,当今各国对于人工智能军事化有了些不同的认识。

  很多国家逐步认识到,人工智能军事化是在当前条件下提升本国军事实力的最优选择。人工智能军事化将引起各国军事建设的新一次变革,即更突出技术、资本和数据的作用,弱化人力和规模的角色。这种方向对于受困于人口老龄化、传统军备规模小的中等发达国家尤为有利,可帮助其尽快缩小与主要竞争者的规模差距。

  其次,人工智能军事化的逻辑得到充分验证。武器技术发展方向选择对于一国军事实力事关重大,需要高度慎重,其决策者一般倾向保守,不愿根本性颠覆现有体系。但是,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军事决策部门逐步改变了态度,开始认定该产业和技术不是昙花一现,值得应用于战场。

  此外,各国纷纷对于人工智能技术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削弱了业内抵制的根本动力。国际学界、产业界对于人工智能军事化的抵触并非完全来源于道德和伦理层面,也有实际的利益考虑。人工智能军事化将使各国从战略安全角度看待这一技术,进而采取限制技术自由流通、对相关产品采取出口管制、限制相关研究人员学术交流等保护主义措施,这将给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增加政治性障碍。

  虽然人工智能军事化还未成为主流趋势,但美国、欧盟等国家已经充分认清了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开始采取相关保护和限制性措施。这些措施正在逐步改变学界、业界的利益取向,为了获得相关政府项目,一些研究者已经转而为政府和军方开展相关研究。

  最后,国际局势并没有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趋于平稳,动荡甚至有加强趋势。没有战争,世界上就不需要武器。但从近年来的国际局势看,局部战争的风险并没有降低。一些国家基于区域安全局势,采用技术优势抵消规模优势的非对称策略,运用战场机器人是其中必要的环节。而其他国家也很可能步其后尘,根据本国军事需要应用人工智能军事化技术。

  而一旦“潘多拉魔盒”被打开,那将是一场共同的灾难。

  □李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京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